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7/R
邮发代号: 4-2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6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
- 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1.1 投稿方式:可邮寄打印稿(一式三份)。同一稿件不要既用网上投稿又寄打印稿。上传的文稿必须是word文档,图片上传建议用JPEG格式。
1.2 投稿材料:来稿必须有作者单位介绍信,注明稿件内容的真实性,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并加盖公章。必须写明第一作者联系电话(最好是个人电话)、Email及详细通讯地址。同时寄上审稿费40.00元/篇。若有基金资助,请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若有报奖项目也应提供证明材料复印件。
1.3 稿件处理:来稿一律文责自负。该刊有权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本刊采用Email的方式给作者提出修改意见。稿件按退修意见修改后,请将修改稿(需写明编号,修改处请用红色字体区分)Email发回本刊编辑部。修改稿3个月不寄回编辑部,按自动撤稿处理。
1.4 “快速通道”的稿件要求:(1)凡内容涉及重大创新和国内首创,均可申请进入“快速通道”;(2)作者本人提出进入“快速通道”申请;(3)作者提供国内外数据库的查新报告;(4)作者提供申请快速发表论文的作者署名无争议、发明权(即首创权)无争议的证明;(5)作者提供论文和相关照片一式二份(必须附寄软盘或光盘);(6)作者提供由作者单位有关部门开具的介绍信。本刊编委会总编辑、相关专业编委共同审议决定是否刊登,如编委会审查后同意论文发表,本刊承诺该论文于获准进入“快速通道”后3个月内刊出。
中华消化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消化杂志发文量
中华消化杂志总被引频次
-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小干扰核糖核酸逆转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阿霉素(Adriamycin,ADR)和依托泊苷是临床常用的肿瘤化学治疗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DNA拓扑异构酶,导致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DNAbreaks,DSB)[1].肿瘤细胞发生耐药与多种机制有关,其中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是其中重要的一环[2].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elomericrepeatbindingfactor2,TRF2)能够通过维持端粒末端的T环结......
作者:宁寒冰;王艳红;张连峰;时永全;刘志国;樊代明 刊期: 2011- 07
-
微RNA-19a与胰腺癌预后的关系及其对胰腺癌PANC-1细胞药物灵敏性的影响
胰腺癌是致死率极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ductaladenocarcinoma,PDAC)是胰腺癌常见的病理类型,占80%~90%;PDAC由于症状隐匿,发现时多处于晚期,总体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时间仅为3~5个月,1年生存率......
作者:吕鹏飞 刊期: 2018- 06
-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小肠造影
小肠迂曲冗长、管径细小、互相重叠,现仍是消化道影像检查中具有挑战性的部分.多排螺旋计算计断层成像技术(CT)小肠造影(MSCTE)就是使用大剂量造影剂充盈小肠腔,并经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将图像进行后处理,使小肠腔、壁、壁外系膜、腹腔内血管、后腹膜及腹内实质脏器全景式多方位显示出来,有利于多种小肠疾病的诊断.本文对有关MSCTE的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张联合;章士正 刊期: 2005- 04
-
胆道梗阻对胆囊动力及Cajal间质细胞形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诱发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对胆囊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并初步探究胆囊平滑肌收缩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豚鼠60只,胆总管结扎(BDL)方法构建豚鼠AAC模型.平均分为5组,即假手术对照组(Sham)、BDLl2h(BDL-12)、24h(BDL-24)、48h(BDL-48)以及72h(BDL-72)组.到实验时间后收集胆囊标本,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胆......
作者:李湘楚;肖勇;余保平;赵梦;罗和生 刊期: 2011- 06
-
白细胞介素-23/-17轴在小鼠急性实验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作用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23/IL-17轴在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将64只小鼠分为对照组24只、模型组24只、抗体组8只、正常血清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小鼠急性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于造模后24h、48h、7d处死.抗体组和正常血清组小鼠分别于造模前2h腹腔内注射多克隆大鼠抗小鼠IL-17中和抗体和正常大鼠血清,于造模48h后处死.检测各组小鼠......
作者:肖南平;欧阳钦;谭柯 刊期: 2009- 06
-
活化蛋白C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给予活化蛋白C(APC)后胰腺组织中血栓调节素(TM)和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的表达,并同时评估胰腺损伤的严重程度.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SAP组(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黄胆酸钠诱导SAP)、高剂量治疗组(诱导SAP时静脉注射50μg/kgAPC)和低剂量治疗组(10μg/kgAPC)以及正常对照组.于动物造模后16h取材,行胰腺组织损伤评分,胰腺湿/干重......
作者:陈平;章永平;乔敏敏;袁耀宗 刊期: 2007- 04
-
法莫替丁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
法莫替丁(商品名:信法丁)是第三代H2受体拮抗剂,用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也可预防和治疗应激反应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为评价法莫替丁针剂对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的疗效,由浙江省四家医院对其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宏;陈春晓;厉有名;季峰 刊期: 2004- 02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NASL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首次住院的12489例肝硬化队列中,NASLC174例,以30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每3个月随访1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肿瘤家族史、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白细胞、血小板、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
作者:李磊;王征;吕新月;王文娟;耿文静;陈玉涵;丁惠国 刊期: 2018- 02
-
98例肠易激综合征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分析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经检查排除可能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属功能性肠病.罗马Ⅲ标准强调以症状为基础,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1].中国标准主张以肠镜、钡剂灌肠、全消化道造影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病变,以其他检查排除肠道外相关疾病.胶囊内镜的应用有助于了解小肠情况.本研究在近三年中予98例符合罗马Ⅲ标准和中国标准的肠......
作者:金建军;郑玉峰;张瑜;张世同;赵双琴;张英剑;白艳丽 刊期: 2012- 06
-
人端粒保护蛋白反义核酸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
目的研究人端粒保护蛋白(humanprotectionoftelomeres,hPOT1)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方法利用本课题组先前所构建的hPOT1正、反义核酸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GC7901胃癌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Western印迹法、MTT法、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基因转染后SGC7901细胞hPOT1蛋白的表达、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作者:帖君;房殿春;宁晓燕;郭丽萍 刊期: 2006- 07
动态资讯More >
- 1 十二指肠巨大Brunner腺瘤一例
- 2 西甲硅油对胶囊内镜检查质量的影响
- 3 乳糜泻的筛查
- 4 胃癌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型与其血清水平的关系
- 5 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胃癌血清新的标志物
- 6 舒林酸对结肠腺癌HT-29细胞增殖调控的实验研究
- 7 吡咯列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组织中核因子-κB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 8 临床科研统计方法与选择
- 9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00例的认知功能观察和临床特点
- 10 幽门螺杆菌oipA基因的开关状态及其与胃疾病的关系
- 11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年,武汉)
- 12 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甲基化对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 13 十二指肠黏膜异位致消化道出血一例
- 14 5-羟色胺在胃机械感觉过敏中的作用
- 15 小分子核糖核酸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16 核因子-κB在实验性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 17 粪便钙卫蛋白对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判断价值的研究
- 18 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在结直肠癌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19 开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研究
- 20 食管pH胶囊与鼻导管式食管pH监测在诊断非糜烂性反流病中的技术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