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7/R
邮发代号: 4-2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6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空泡毒素(VacA)是幽门螺杆菌(Hp)的重要致病因素.根据其编码基因vacA信号序列的不同可分为s1a,s1b,s1c和s2型.vacAs1a型菌株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可能是致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高毒力菌株.不同vacA类型的菌株对于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存在差异[1].因此,我们主要观察感染vacAs1a阳性Hp菌株,vacAs1a阴性Hp菌株及Hp阴性的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
作者:高虹;王吉耀;沈锡中;刘建军 刊期: 2000- 06
-
结肠镜检查对不典型表现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
溃疡性结肠炎(溃结)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近年来逐渐在临床上受到重视并制订了较详细的诊疗标准[1].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及结肠镜下表现,一般容易诊断.但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溃结,由于其症状多非特异,又很少因这些轻微症状而作结肠镜检查,致使诊治往往被延误.为此,本文对我院1990年1月~1999年12月经结肠镜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282例病人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不典型表现病例的......
作者:邹开芳;宋军;苑陵;易粹琼 刊期: 2000- 06
-
胃镜活检组织印片革兰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意义
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方法很多.临床上常用快速尿素酶法,可加用组织学或培养法作为金标准.我们在作胃镜的同时作胃组织印片、革兰染色检测Hp,并与快速尿素酶法和组织切片法进行比较,对其临床意义作一评价.......
作者:严瑾;欧阳钦;陈代云;马洪升;过孝静;王一平 刊期: 2000- 06
-
胰腺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端粒酶活性在人体多数肿瘤组织中均获检出,胰腺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国外已有报道[1].我们采用TRAP(telomericrepeatamplicationprotocol)技术对中国人胰腺癌组织和胰腺良性病变进行检测,旨在探索端粒酶在中国人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肿瘤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
作者:许元鸿;富伟能;郭仁宣 刊期: 2000- 06
-
应用ECT技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影响因素的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胃排空障碍正引起人们的注意.本课题,应用SPECT核素标记半固体试餐对胃排空的影响因素、胃中间横带(midgastrictransverseband,MTB)在调节胃排空中的作用及西沙比利的治疗反应,进行研究.......
作者:严祥;刘纯;刘永铭;陈大安;王晶;刘维英;何津祥;杨鹏 刊期: 2000- 06
-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本实验旨在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与幽门螺杆菌(Hp)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并进一步推测其发生机制.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选择对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1998年8月~1999年4月住院及门诊病人118例进行胃镜和Hp检查,其中符合条件的94例进入本研究,按病人情况可分为三组:①肝硬化门脉高压组47例,男35例,女12例,年龄为17~76岁,平均(52.3±13.4)岁,均为肝炎后肝硬化,其中乙型......
作者:何小勤;董蕾;史丽萍 刊期: 2000- 06
-
幽门螺杆菌CagA抗体与胃黏膜异型增生关系的研究
我们对403例慢性胃病患者进行了血清幽门螺杆菌(Hp)CagA(cytotoxinassociatedgeneA)抗体检测,评价及分析了血清HpCagA抗体与胃黏膜异型增生的关系,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勤动;钱可大;朱永良;唐训球;杜勤 刊期: 2000- 06
-
二胺氧化酶及糖吸收试验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意义
肝炎后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是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目前认为,在应激状态下机体可发生肠道通透性改变[1],后者可能是SBP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对9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的测定和肠道单、双糖吸收试验,以研究DAO及糖吸收试验在肝硬化合并SBP中的意义及其肠道通透性与SBP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鸥;赵灏;王佩 刊期: 2000- 06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高氨血症的关系
高血氨是引起肝硬化病人肝性脑病(hepaticencephalpathy,HE)的重要原因,一直认为肠道内细菌产氨是其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有研究指出,胃腔中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因富含尿素酶而成为血氨的另一主要来源.......
作者:张大真;李增烈 刊期: 2000- 06
-
胃肠病的皮肤表现
许多胃肠病可有各种皮肤表现,通过皮肤发现可提供胃肠病诊断的线索,阐明胃肠-皮肤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病毒性肝炎[1-3]1.B型肝炎病毒感染:HBV感染的皮肤表现主要由免疫反应引起,在疾病的前驱期病人有血清病,表现为关节炎、多动脉炎、荨麻疹与风团,持续小于24h.循环抗体可引起血管炎,且可发展为坏死性血管炎,局限于皮肤或在全身发生.HBV与结节性多关节炎并存,临床上表现发热、周身不适和关节病.较少见......
作者:池肇春 刊期: 2000- 06
动态资讯
- 1 以腹腔淋巴结肿大为突出表现的结节病
- 2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和转归
- 3 慢性肝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的研究
- 4 巨大先天性胰腺囊肿一例
- 5 急性肠系膜缺血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 6 食管镜下银夹标记在确定食管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作用的研究
- 7 鼠萎缩性胃炎生长激素及其受体表达
- 8 酸敏感与酸相关性疾病
- 9 食管高分辨率测压技术在功能性食管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 10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UL16结合蛋白3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与自然杀伤细胞的相关性
- 11 超声内镜引导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粒子移位分析
- 12 原发肝淀粉样变性合并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一例
- 13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术后复发的关系
- 14 小肠炎性纤维性息肉致肠梗阻一例
- 15 硫酸锌溶液对大鼠三硝基苯硫酸实验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 16 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 17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酸灌注及食管扩张脑诱发电位的研究
- 18 肝脏原发胃肠道间质肿瘤一例
- 19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促使水肿型胰腺炎向坏死型胰腺炎转化
- 20 EB病毒相关胃癌中EB病毒编码基因与P53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