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7/R

邮发代号: 4-2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6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华消化杂志2001年第4期文章
  • 危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目的分析临床极重的危重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搜集近18年UC,参考国外分型标准,拟订诊断标准,分出危重型:①血性腹泻≥9次/d;②体温≥38°C;③脉搏90次/min以上;④血红蛋白<90g/L;⑤血浆白蛋白≤30g/L;⑥明显营养障碍或严重中毒症状.具备3/6条属危重型.结果40例重症UC中危重型27例.腹泻、便血、体重下降、发热、贫血频率分别为100%、100%、92%......

    作者:欧阳钦;温忠慧;万学红 刊期: 2001- 04

  • 兰索拉唑对离体壁细胞酸分泌的影响

    目的应用兔离体壁细胞为模型,研究兰索拉唑体外抑酸效果.方法应用细胞淘洗与连续密度梯度离心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兔胃黏膜壁细胞,以14C氨基比林摄取为酸分泌指标,观察西咪替丁及兰索拉唑对离体壁细胞组胺诱导的酸分泌的影响.结果壁细胞纯度达80%以上进行实验,兰索拉唑能明显抑制离体壁细胞组胺诱导的酸分泌,对组胺刺激酸分泌的50%抑制量(IC50)为9.59×10-8mol/L,明显高于H2受体拮抗剂(3.70......

    作者:李晓波;钱家鸣;陈原稼;陈元方 刊期: 2001- 04

  • 反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与胞壁酰二肽联合抗肝癌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反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反义IGF-Ⅱ)与胞壁酰二肽(MDP)联合抗肝癌作用.方法化学合成人IGF-Ⅱ5'端部分cDNA片段,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将反义IGF-Ⅱ、MDP包裹于脂质体中,同时转导入体外培养的HepG2人肝癌细胞株中、注射于裸鼠皮下人肝癌移植瘤内,观察两者联合应用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反义IGF-Ⅱ与MDP同时转导入体外培养的HepG2人肝癌细胞株后,细胞增殖......

    作者:宁晓燕;杨冬华;徐重;杜江;崔俊;毕向军 刊期: 2001- 04

  • 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新途径及适应证.方法将90例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随机分为:抗消化不良组;抗抑郁组;综合治疗组.分别给予单抗消化不良治疗;单抗抑郁治疗;合并两种方法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三组患者的上腹胀、早饱、上腹痛、暖气症状评分、Zung自评量表分和HAMD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综合治疗组消化不良症状控制总有效率为86.7%,HAMD量表评分达常模有效率为86.7......

    作者:杨壁辉;郑永平;高镇松;林和文;许秀兰 刊期: 2001- 04

  • 结核杆菌DNA检测在肠结核与克罗恩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肠结核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对其内镜活检组织的病理改变进行比较.方法对38例肠结核和30例CD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抗酸染色镜检和PCR技术检测结核杆菌DNA.结果①淋巴细胞聚集在CD远较肠结核多见(P<0.05);而肉芽肿,尤其是干酪样肉芽肿和肉芽肿的融合在肠结核却更多见(P<0.05).两者其他病理特点的差异在活检......

    作者:甘华田;欧阳钦;步宏;杨秀英 刊期: 2001- 04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白细胞介素-6活性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水平.方法以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诱生IL-6.以B9细胞与培养液共育,测定IL-6水平,将健康人(HC)与UC患者进行比较研究,其中HC组20例,UC组25例(静止期与轻、中、重组,例数分别为5、10、6、4例).结果UC组与对照组IL-6活性分别为(261.48±82.01)U/ml和(100.00±57.65)U/m......

    作者:郭海建;邓长生;夏冰 刊期: 2001- 04

  • 左旋精氨酸甲酯及左旋精氨酸对应激状态下胃黏膜耐受性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在应激状态下胃黏膜耐受性细胞保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重复浸水束缚应激(WRS)制作动物模型,以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或左旋精氨酸(L-Arg)抑制或促进内源性NO的合成,动态检测胃黏膜血流量(GMBF)、溃疡指数(UI)、黏膜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结果重复应激后,实验对照组大鼠UI明显下降,同时GMBF上升,黏膜内NO含量增高;L-NAME使WRS引起......

    作者:崔忠敏;李兆申;许国铭;湛先保 刊期: 2001- 04

  • 奥美拉唑致胃上皮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致胃上皮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奥美拉唑对SGC-7901细胞株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发生的影响,并检测p53、GADD45、p15,16,18,19和bcl-2的表达改变和ATP合酶活性.同时用TUNEL法检测奥美拉唑作用原代胃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奥美拉唑作用24h引起SGC-7901细胞周期发生显著改变,G1期百分比减少,G2期百分比增加,以后者改变较明显,然......

    作者:朱永良;杜勤;钱可大;沈建根;梁刚 刊期: 2001- 04

  • 炎症性肠病诊断和预后的随访

    目的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通过随访来评价我院就诊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方法采用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研讨会(太原会议)制定的标准,对1980~1999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UC)和15例克罗恩病(CD)在诊断1~16年后,通过采用调查表、电话、见面等方式随访患者病情和预后,并对原始诊断进行评价.结果在115例原诊断IBD患者中,40例失访,能供评价的患者仅......

    作者:夏冰;周燕;杨桂芳;张春香;张贵水;黄梅芳;朱尤庆;熊永炎;邓长生 刊期: 2001- 04

  • 短肠综合症一例

    患者男,41岁,因进行性上腹剧痛1周,于1997年12月29日入院,入院后因上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急诊手术.术中见屈氏韧带下7cm至回盲部上约80cm的小肠扭转、郁血性坏死.行小肠次全切除、空回肠吻合.......

    作者:张能;傅志超 刊期: 2001-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