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7/R
邮发代号: 4-2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6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
髓源抑制细胞与慢性胃炎至胃癌演变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健康者、慢性胃炎、胃上皮内瘤变及胃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DSC)比例变化与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关联.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7月间129份外周血标本,包括32例健康志愿者、48例慢性胃炎患者、27例胃上皮内瘤变患者及22例胃癌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外周血的MDSC、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进行检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及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
作者:朱立宁;徐岷;张尤历;李兆申;孔梅;沈琰;姚志新 刊期: 2012- 09
-
β-arrestin1在胃癌细胞BGC-823中的生物学功能
目的探讨β-arrestin1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和人胃癌细胞株BGC-823、MKN-28、SGC-7901中β-arrestin1的表达水平.应用RNA干扰技术构建稳定干扰β-arrestin1和阴性对照组(pU6空载体)的BGC-823细胞株.进一步应用细胞计数法、划痕实验、Tran......
作者:王旭;王璐;董菁;巴亚斯古楞;任建林 刊期: 2012- 09
-
细菌鞭毛蛋白及CD98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初探
目的探讨细菌鞭毛蛋白及CD98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作用.方法纳入60例初发型活动性UC患者,其中轻度和中重度UC各30例,另取健康志愿者血清30份和15例结肠癌患者行外科手术距肿瘤组织≥5cm的正常结肠断端组织作为对照.分别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中细菌鞭毛蛋白抗体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CD98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肠黏膜细菌鞭毛蛋白和肠上皮细胞基底膜中CD98的表达......
作者:郝卉杰;薛福敏;张建立;周川;李林静;冯百岁 刊期: 2012- 09
-
英夫利西诱导活动期克罗恩病临床缓解对白细胞介素-21及其受体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接受英夫利西(IFX)治疗前后IL-21及其受体(IL-21R)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22例CD患者,分别在第0、2、6周时给予IFX治疗.以同期16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于体检时、CD患者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第10周时取静脉血,并经结肠镜检查取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标本.观察C......
作者:黄培新;陈腾飞;刘嫦钦;邬瑞金;刘占举 刊期: 2012- 09
-
肝小静脉闭塞病5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50例HVOD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50例HVOD患者中,38例有服用土三七史,占76%,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水、肝大、肝区疼痛、黄疸及体质量增加.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损害,血CA125升高.超声示肝大、肝静脉变细,......
作者:朱晚林;陈韶华;陈卫星;厉有名 刊期: 2012- 09
-
c-ski及MDS1/Evi-1与胃癌超声内镜分期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据统计,我国胃癌发病率为29.9/10万,病死率为22.3/10万[1].我国甘肃省胃癌发病率为67/10万,病死率为96.6/10万.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的进行性发展过程.早期胃癌可行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较短,生存质量较低.基因诊断及靶向治疗已成为胃癌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张锦华;丁向萍;庄剑波;高武;袁菊霞;陈丽;张富花;缪连生;赵钰;张俐花 刊期: 2012- 09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比值在胃癌及转移中的变化及意义
胃癌转移早期以淋巴系统转移为主,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和范围是决定其预后的重要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C和VEGFD是特异性淋巴管生成调节因子,以往研究较多关注胃癌中VEGF-C、VEGF-D各自的表达情况,但对于VEGF-C/VEGF-D比值在胃癌及转移灶中的情况及其与淋巴道转移的相关性还不十分清楚,国内外鲜见报道.因此,深入......
作者:王静文;唐建武;王波;侯力;张军;金燕玲;王朔;李荣宽 刊期: 2012- 09
-
重症急性胰腺炎分类与预后的临床研究
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分类与预后是临床为关注的问题之一.1992年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共识意见[1](以下简称亚特兰大定义)首次从临床角度将AP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acute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2种类型,曾经得到广泛的认同.但SAP亚特兰大定义分类标准过于宽泛,依此标准报道......
作者:周晓兰;许建明;胡静;刘敏纹 刊期: 2012- 09
-
内镜下黏膜十字切开挖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
近年随着内镜检查的普遍开展与内镜超声在临床的应用,起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MT)发现率明显提高[1].由于起源于胃固有肌层的SMT大多为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具有恶变潜能,需切除治疗[1].过去,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2],但外科手术创伤较大,尤其对位于近贲门或幽门的SMT,切除后常出现反流等症状,影......
作者:叶丽萍;张玉;王彩芽;何赛琴;冯仙菊;张金顺;丁锦秀 刊期: 2012- 09
-
胃镜下金属钛夹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
患者男,60岁,因上腹不适2d、呕吐伴腰背痛半日入院.入院前连续3晚饮少量烈酒,2d前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半日前剧烈呕吐2次,第2次呕吐物为300ml暗红色液体,伴腰背疼痛.入院体检:体温36.4℃,心率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3/55mmHg(1mmHg=0.133kPa).痛苦面容,气管无偏移,未及皮下气肿,心律齐,双肺呼吸音清.腹软,右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麦氏点无压痛,......
作者:梁棋;余汉濠;宋伟;李婺芳;徐威杰;吴锦洪;宋文元;李清丽 刊期: 2012- 09
动态资讯
- 1 阿妥伐他汀对结肠癌裸鼠肝转移模型cyr61蛋白表达的影响
- 2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合并左侧门静脉高压两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
- 3 反流性食管炎组织中环氧合酶-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 4 小鼠结肠癌中巨噬细胞金属弹力蛋白酶对血管抑素生成和肿瘤血管生长的影响
- 5 Vater壶腹部腺鳞癌五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 6 磁共振成像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 7 脐尿管囊肿致腹膜假性黏液瘤一例
- 8 食管内酸、胆盐监测及内镜检查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意义
- 9 母乳喂养与婴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 10 pH监测阴性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食管体部蠕动中断长度与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
- 11 胆汁酸与消化道肿瘤
- 12 残胃黏膜DNA增生及细胞动力学变化
- 1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及诊断程序
- 14 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的临床应用进展
- 15 上海市松江社区居民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 16 炎症性肠病与结直肠癌关系的临床初步探讨
- 17 奥替溴铵和匹维溴铵治疗8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
- 18 壳聚糖体外抗幽门螺杆菌机制研究
- 19 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三联和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120例临床观察
- 20 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在慢性便秘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