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7/R
邮发代号: 4-2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6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
伴或不伴吞咽困难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特征
目的应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联合24h食管pH监测,探讨GERD伴或不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动力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11月具有反酸、胃灼热症状并完成24h食管pH监测确诊为GERD的患者.根据GERD患者是否合并吞咽困难,进一步分析GERD伴或不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动力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共194例患者经24h食管pH监测确诊为GERD并......
作者:史以超;王潇潇;艾洁;孙刚;王巍峰;彭丽华;杨云生 刊期: 2016- 10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后肝性脊髓病的危险因素
目的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后肝性脊髓病(HM)的危险因素,并观察TIPS术后HM与患者长期生存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接受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肝硬化患者,术后1、3、6个月及之后每6个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随访截止于患者死亡或2015年9月.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导致HM的危险因素,并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比......
作者:任书瑶;吕勇;王钲钰;牛静;殷占新;何创业;郭文刚;韩国宏 刊期: 2016- 10
-
炎症性肠病合并自身免疫病54例的临床特征及药物选择分析
目的探讨IBD合并自身免疫病(AD)患者与单纯IBD患者病变部位、病理、疾病严重程度、肠外表现,以及药物治疗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4例IBD合并AD患者与同期住院的74例单纯IBD患者临床资料.按IBD病种及是否合并AD分为CD+AD组16例,CD组26例,UC+AD组38例,UC组48例.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合并与未合并AD的IBD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
作者:朱先兰;刘高双;朱叶;王坤;于莲珍 刊期: 2016- 10
-
隐匿性肝性脑病常用诊断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临界闪烁频率(CFF)、肝性脑病心理学评分(PHES)和Stroop测验诊断隐匿性肝性脑病(CH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1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和54例无肝病的对照者,以PHES<-4分作为CHE的参考阈值,分析得出CFF和Stroop测验的测试时间诊断CHE的阈值.以PHES、CFF、Stroop测验中至少2项阳性作为诊断CHE的“金标准”,评价这3种方法诊断CHE的价值.统计学方......
作者:黄海英;李素文;许晓勇;蔡轶;许建明 刊期: 2016- 10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残余胆囊管结石八例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胆囊结石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在成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为7%~10%[1].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开腹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因胆囊三角解剖结构变异较大,术者经验不同,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切除胆囊,术后残余胆囊管过长或残余胆囊管结石仍时有发生,发生率为0.6%~3.0%[2],而且再次诊断残余胆囊管结石困难,常被诊断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3],即使能够诊断,再次手术难度也较大,容易损伤周围血管、胆道......
作者:陈超伍;朱海杭;刘军;陈娟;陈炜炜;邓登豪 刊期: 2016- 10
-
磁控胶囊内镜上消化道检查40例临床分析
胶囊内镜的问世为小肠疾病的诊断开创了新纪元[1].由于传统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检查时存在拍摄盲区,尤其胃底和胃体上部,因此胶囊内镜一般不用于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2].磁控胶囊内镜通过外部磁场控制胶囊在胃内的运动,实现胶囊朝胃内各个方向运动,使胶囊内镜用于上消化道检查成为可能.本研究通过观察40例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分析这一新型非侵入性上消化道检查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吉;胡梅洁;顾玮;姚睿宏;高天 刊期: 2016- 10
-
干酪乳杆菌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UC和CD,临床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感等为主要表现,以复发和缓解交替过程为特征.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已有的研究结果认为是由遗传、免疫、环境因素和肠道感染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1-3].临床上常采用口服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美沙拉秦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肠道炎性反应,但是病情容易复发.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UC患者肠道内存在不同......
作者:邢晔陈;庞智;刘志峰;李旸;韩晓 刊期: 2016- 10
-
老年不同类型功能性排便异常患者的直肠肛管动力学比较
排便异常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功能性排便异常患者存在肛管直肠动力和感觉异常,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老年功能性便秘、功能性大便失禁、便秘型IBS、腹泻型IB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直肠肛管动力学差异,拟探讨其发病机制.......
作者:王晓林;熊枝繁;吴洁;黄玉娟;熊莉娜;曹仕琼 刊期: 2016- 10
-
胰腺癌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50岁,因间断上腹痛伴恶心、呕吐1个月,加重1d,于2015年8月28日来院就诊.该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呈胀痛,每次持续10min余后自行缓解,疼痛无放射.伴腹胀、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伴反酸、胃灼热,无呕血、黑便,无黄疸,厌油食,无发热、乏力.自行口服药物治疗,一直未就医.入院前1d症状加重.病程中,患者精神、食欲及睡眠差,尿量偏少,约500mL/d,近1个月体质量减轻约10kg.既......
作者:王敏;王丽英;范爽;杨锐;段立伟 刊期: 2016- 10
-
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干细胞形成中的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东亚地区的发病率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胃癌病死率在不同性别癌症中的排序显示男性为第3位,女性为第5位[1].胃癌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H.pylori被WHO归为Ⅰ类致癌因子.研究证实,H.pylori感染可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Lauren分型是根据胃癌的组织形态和细胞特点分为肠型、弥漫型和混合型.Correa肠型胃癌发生的多步假说认为,H.py......
作者:李月元;房静远 刊期: 2016- 10
动态资讯
- 1 CpG岛甲基子表型阳性的散发性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 2 大肠癌相关新基因SNC73在人上皮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 3 慢性肝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内毒素血症
- 4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一例
- 5 药物性肝损伤106例中肝组织铁沉积与血清生物化学、病理学的关系
- 6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患者营养状况及耐受性临床研究
- 7 组蛋白乙酰化、细胞周期与消化系肿瘤
- 8 肝纤维组织切片胶原测定法的临床研究
- 9 细菌AcrAB-TolC外排泵在幽门螺杆菌耐药中的作用
- 10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药物区域灌注治疗
- 11 自噬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的变化及其意义
- 12 国产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多中心研究
- 13 加强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应答的研究
- 14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 15 2 196例老年人结肠镜检查及随访的临床价值
- 16 26例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的临床特征和生存分析
- 17 环氧合酶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 18 粪便p53突变检测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 19 人结直肠癌干细胞标志物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的G蛋白耦联受体5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 20 芝加哥分类之外的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