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7/R
邮发代号: 4-2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6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
肥大细胞在应激所致大鼠直肠高敏感性中的作用
目的内脏高敏感性是肠易激综合征(IBS)重要的特征之一,精神因素可能与IBS发生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精神应激对大鼠直肠敏感性的效应以及肥大细胞的可能作用.方法通过对大鼠施加2h的轻度束缚建立应激模型,以腹壁肌电活动评估它对直肠内气囊扩张的反应性,并取结肠标本进行肥大细胞计数,通过P物质刺激结肠体外释放组胺,研究肥大细胞的活化情况.此外,还进行了急性应激对躯体感觉和结肠转运效应的研究.结果与假应......
作者:袁耀宗;刘雁冰;陶然君;陈红专 刊期: 2003- 12
-
散发性结直肠癌22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缺失
目的抑癌基因的杂合缺失是结直肠癌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一个等位基因已经异常的抑癌基因杂合缺失(LOH)可导致肿瘤的形成.本实验研究结直肠癌22号染色体杂合缺失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83例结直肠癌肿瘤患者与正常组织抽提的DNA用6对荧光标记的微卫星标记引物行PCR反应.产物在ABIPrism377自动荧光测序仪进行电泳,以GeneScan3.1和Genotyper2.1软件进行基因分型.LOH与临床......
作者:周崇治;裘国强;张放;贺林;彭志海 刊期: 2003- 12
-
国产罗格列酮对实验性树鼩肝脂肪变性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国产罗格列酮对高糖高脂喂养诱导树鼩肝脂肪变性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36只树鼩分为对照组8只(A组),喂常规鼠饲料.另28只喂高糖高脂饲料,并于22周将血糖≥11.1mmol/L的19只动物再分为药物干预组8只(B组)和非干预组11只(C组).B组以国产罗格列酮按每天5mg/kg的剂量清晨一次性给药,用药7周.实验前、后检测体重(Wt)、空腹血糖(FBG)、血脂4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作者:蒙碧辉;梁世坤;黄松;冼苏;舒昌达 刊期: 2003- 12
-
幽门螺杆菌疫苗免疫小鼠的Th免疫应答及作用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疫苗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应答的机制.方法以霍乱毒素(CT)加Hp全菌超声粉碎抗原免疫小鼠,并设CT组和生理盐水(NS)组为对照.免疫4周后以Hp攻击;在攻击前后不同时间点分批处死小鼠,比较免疫组和对照组胃黏膜Hp定植及各项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1)攻击后5、26周后免疫组和CT组、NS组相比胃黏膜Hp定植量明显降低.(2)各时间点免疫组......
作者:陈洁;陈旻湖;李国庆;焦志勇;梁伟强;胡品津;沈祖尧 刊期: 2003- 12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调控乙醛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PD98059(特异性丝裂原细胞外信号反应激酶阻断剂)调控乙醛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周期,影响细胞增殖、Ⅰ型胶原蛋白分泌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表达.方法不同浓度PD98059对乙醛刺激的HSC进行处理;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ELISA法检测HSC内Ⅰ型胶原蛋白分泌,RT-PCR法检测HSC内TGFβ1mRNA表达.结果PD98059能剂量依赖......
作者:蒋明德;马洪德;解方为;钟显飞;曾维政;秦建平;徐辉 刊期: 2003- 12
-
幽门螺杆菌源抗菌肽对胃黏膜上皮细胞及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源抗菌肽(2-20)对胃黏膜上皮细胞及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Hp抗菌肽(2-20)及杀菌肽(cecropin)B的抗菌活性及致死浓度(LC),MTT法测定Hp抗菌肽(2-20)、杀菌肽B对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细胞毒作用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Hp抗菌肽(2-20)及杀菌肽B对E.coliK12D31的LC分别......
作者:张卫民;赖卓胜;许刚;黄文;陈烨;周殿元 刊期: 2003- 12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的假性肠梗阻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罕见的临床并发症--假性肠梗阻(IPO),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6年来SLE合并IPO患者10例.结果10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29.4岁(14~50岁),SLE诊断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SLE的诊断标准,并无硬皮病和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无腹部手术史.所有患者抗核抗体滴度增高,其中4例为轻度增高,双链DNA阳性5例.6......
作者:刘晓红;张秋瓒;鲁重美;杨爱民;钱家鸣 刊期: 2003- 12
-
反义甲基转移酶基因片段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对肝癌细胞的作用
目的观察转入反义甲基转移酶(DNMT)1基因片段后的肝癌SMMC-7721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敏感性改变.方法使用脂质体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l-neo转入肝癌SMMC-7721细胞内,PCR法鉴定载体的转入,锥虫蓝排斥试验检测活细胞率,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PCR法证明载体成功转入肝癌SMMC-7721细胞......
作者:李小安;房殿春;张宏;肖文华;司佩任;张汝刚;杨柳芹 刊期: 2003- 12
-
空肠脂肪瘤致肠套叠一例
患者男,55岁,因反复脐周胀痛3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1d入院.体检:上腹饱满,可见胃型,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脐周稍偏左侧扪及约8cm×5cm×4cm包块,质中、光滑,边界清楚,能推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及高调肠鸣音.腹部X线检查提示:高位肠梗阻.血常规示白细胞13.6×109/L,中性0.92.经积极术前准备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距屈氏韧带约55cm处空肠套叠,肠腔......
作者:石彦;宋爽;钱锋;蔡志民 刊期: 2003- 12
-
以坏疽性脓皮病为主要表现的溃疡性结肠炎一例
患者女,63岁.因反复四肢坏疽3年余,黏液脓血便1周余入院.......
作者:李光明;孟祥军;周惠清;胡颍;李定国;陆汉明 刊期: 2003- 12
动态资讯
- 1 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
- 2 第四届亚太消化疾病周(APDW,2004)会议纪要
- 3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结肠癌前期病变的预防作用
- 4 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 5 原发性肝癌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73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 6 血清抗微生物抗体检测对炎症性肠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 7 结肠息肉摘除术后电凝综合征一例
- 8 脑肠互动异常在中医的脾虚证与西医的功能性胃肠病中的作用
- 9 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 10 以胸腹水为突出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 11 克罗恩病并发皮肤病变四例
- 12 炎症性肠病患者105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肠黏膜组织维生素D受体和维生素D1-α羟化酶的表达
- 13 聚乙烯吡咯烷酮介导的白细胞介素-12基因治疗小鼠肝癌微小病灶的实验研究
- 14 下消化道出血255例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 15 胰血管活性肠肽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 16 中国炎症性肠病相关结直肠癌的风险评估和监测
- 17 骨形成蛋白4介导的酸和甘氨胆酸诱导Barrett食管的作用研究
- 18 炎症性肠病合并血栓的回顾性研究
- 19 M2自身抗原及其三联体的克隆表达和初步鉴定
- 20 核因子-κB激酶2抑制剂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