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7/R
邮发代号: 4-2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6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
pMAL-C2融合表达幽门螺杆菌HspA-UreB重组蛋白
幽门螺杆菌(Hp)有效保护性抗原有多种,如:热休克蛋白(Hsp)、尿素酶(Ure)、空泡毒素(VacA)、毒素相关蛋白(CagA)及过氧化氢酶等,但单独免疫动物时保护性均不理想,而使用多种抗原成分联合免疫,可使100%的小鼠避免感染Hp[1].本研究将Hp的两个主要抗原成分HspA和UreB的编码基因共同插入一个融合表达载体pMAL-C2,使其融合表达,为Hp基因重组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代丽萍;段广才;范清堂 刊期: 2003- 11
-
法莫替丁可抑制夜间胃酸分泌和酸突破
夜间酸突破(NAB)指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后夜间pH<4持续1h以上.国外有研究表明,正常人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每日口服2次PPI不足以完全控制夜间胃酸分泌,其中3/4可发生NAB,而H2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地抑制NAB[1,2].为研究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服用法莫替丁后NAB情况,我们比较服用奥美拉唑后,睡前加服法莫替丁和加服奥美拉唑对DU夜间胃酸分泌和NAB的影响.......
作者:宋军;谢小平;熊汉华;侯晓华 刊期: 2003- 11
-
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尽管肝硬化患者基础心输出量正常,甚至较正常人升高,但心脏对药物、生理应激的反应减弱,这种现象被称为--肝硬化性心肌病.现对是否存在肝硬化性心肌病和导致肝硬化性心肌病的机制存在一些争议,为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研究.......
作者:王芳;王岩;刘玉兰;肖文斌 刊期: 2003- 11
-
乙醇代谢相关酶寡核苷酸基因芯片的制备及应用
20世纪90年代,基因芯片技术在美国率先开展.我国基因芯片技术还处于刚起步阶段,本研究尝试制备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并初步应用于酒精性肝病的研究.......
作者:虞朝辉;陈李华;陈卫星;厉有名;王升启 刊期: 2003- 11
-
肝硬化患者血清激活素A的变化
激活素A(activinA)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由肝细胞分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时激活素A表达升高[1].本研究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激活素A浓度变化及影响因素,旨在评价其在肝硬化发病中的意义.......
作者:周璐;黄新;李定国;徐芹芳;陆汉明 刊期: 2003- 11
-
小檗碱对豚鼠结肠平滑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影响
小檗碱(黄连素,Ber)是从毛茛科黄连属植物根状茎中提取的一种异喹啉生物碱,在中国及印度被用作止泻药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传统上Ber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腹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Ber具有抑制小肠黏膜分泌作用[1].为了进一步探讨Ber对动力性腹泻的作用,采用膜片钳技术研究Ber对豚鼠结肠平滑肌细胞膜钙离子激活钾通道[IK(Ca)]和延迟整流钾通道[IK(V)]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运动性腹泻的机......
作者:陈明锴;罗和生;余保平 刊期: 2003- 11
-
布加综合征上消化道内镜表现
布加综合征指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的肝脏血液回流障碍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但有关布加综合征上消化道内镜的表现罕见报道,我院1991年至今10年来确诊布加综合征35例,其中有胃镜检查详细记录者31例,现将其上消化道内镜及临床表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伟建;张桂英;陈爱莲 刊期: 2003- 11
-
胃癌及癌旁组织基因表达分析
为了解胃癌特异基因表达谱,寻找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我们采用微阵列(microarray)技术分析588种已知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概况,为终揭示胃癌的分子遗传学变化,阐明胃癌的发病机制,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
作者:刘连新;曲欣;姜洪池;朱安龙;刘芝华;王秀琴;吴旻 刊期: 2003- 11
-
散发食管癌人群人乳头状病毒感染与G1期细胞周期素的研究
我们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香港地区散发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人群中人乳头状病毒(HPV)-16,-18,-33的感染情况,并检测其P53蛋白、细胞周期素(Cyclin)D1和CyclinE表达,观察HPV感染或p53基因突变是否在ESCC发生中起作用,探讨ESCC癌变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因素.......
作者:任国平;刘宗石;云锦平 刊期: 2003- 11
-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和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
大多数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仅存在慢性胃炎,但少数感染者可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或胃癌.Hp和宿主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首先,Hp必须历经进化上的改变才能在宿主的免疫反应下存活,毒力菌株在疾病的发展中起作用,但Hp毒力的强弱不能完全解释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其次是宿主因素,如宿主感染Hp时的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宿主和Hp相互作用的结局.......
作者:王继恒;刘文忠 刊期: 2003- 11
动态资讯
- 1 SD大鼠构建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实验研究
- 2 内皮素-1对活化肝星状细胞增殖及钙离子影响的调控机制研究
- 3 大网膜黏液腺癌漏诊一例
- 4 法莫替丁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
- 5 大蒜油对人胃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 6 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Ⅰ基因在胃癌细胞中下调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通路转录活性
- 7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荨麻疹一例
- 8 HLA-DRB1、-DQB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遗传关联性
- 9 十二指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一例
- 10 急性胰腺炎并发Wernicke脑病延误诊治一例
- 1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异常及5-氨基水杨酸诱导其凋亡的研究
- 12 本刊对“通信作者”有关事宜的声明
- 13 腔内导管射频消融与食管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恶性梗阻的疗效比较
- 14 美沙拉嗪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内毒素-Toll样受体4-细胞核因子-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15 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
- 16 生存素转录变异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
- 17 中华医学会首届中国西部地区消化病学术会议在西宁召开
- 18 Wortmannin预处理增强胃癌细胞对阿霉素敏感性的研究
- 19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
- 20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或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