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7/R

邮发代号: 4-2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6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华消化杂志2003年第8期文章
  • KAI1 mRNA在消化道肿瘤表达的异质性与其控制转移机制不同有关

    ......

    作者:郭晓钟;徐建华;赵佳钧;刘民培;王迪;李宏宇;邵晓冬;崔忠敏 刊期: 2003- 08

  • 肠易激综合征与胃肠多种肽类激素的相关研究

    ......

    作者:林琳;赵志泉;阎验;林征;张红杰 刊期: 2003- 08

  • 丁酸钠对结肠癌细胞小肠三叶肽表达的影响

    ......

    作者:李瑾;罗和生 刊期: 2003- 08

  • 肠系膜血管病

    ......

    作者:常虹;周丽雅;吕愈敏;王爱英;林三仁 刊期: 2003- 08

  • 肝纤维组织切片胶原测定法的临床研究

    ......

    作者:赵治友;汪国运;王金泉;蔡卫民 刊期: 2003- 08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生成的主要促进因子之一,参与多种伴有血管增生的生理与病理过程.例如妇女生殖周期和妊娠过程、伤口愈合过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缺血性心肌病、类风湿关节滑膜炎、Graves综合征等.由于实体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和肿瘤血管新生密切相关,例如结肠、胃、胰腺、肾脏、乳腺、肺、膀胱癌中都有VEGF的过量表达,因此近年来VEGF逐渐成为肿瘤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热点.本文旨在介绍近......

    作者:马天乐;孙璟;江石湖 刊期: 2003- 08

  • 研究自然免疫,探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途径

    近年来,伴随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进步,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的病因及病理改变的逐步阐明,一些新的治疗,特别是更有针对性的特异疗法已经问世.目前已经明确:①肠内细菌的存在是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的必要条件;②肠内细菌通过人体内To1l-like受体(TLR)介导的自然免疫系统而致病.因此,深入了解自然免疫系统有助于阐明IBD的发病机制,明确UC与CD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开发IBD治......

    作者:韩英;李世荣 刊期: 2003- 08

  •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炎症性肠病(IBD)的传统治疗着眼于控制活动性炎症和调节免疫紊乱,常用的三类药物(水杨酸类、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克罗恩病(CD)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缓解率分别仅70%与80%左右,佳的维持缓解方案也仅能使复发率降低50%左右,分别约有2/3与1/3的病例终需手术治疗.随着IB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在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与免疫反应异常等方面研究的重大进展,使IBD治疗从概念到具体措施都发生了......

    作者:欧阳钦 刊期: 2003- 08

  • 发热、腹胀、呼吸困难

    病历摘要患者女,46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1d,无腹胀、腹痛,呼吸困难11h,于2002年7月10日13时30分来我院急诊.患者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0余年,经常口服抗风湿药,平时活动较少,发病前1周曾口服风湿中药(具体不详),并自感轻度腹胀、乏力、纳差,但无明显腹痛,无恶心、呕吐、腹泻,未进行诊治.......

    作者:姚炜;刘艳秋;林三仁;张莉 刊期: 2003- 08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24小时胃内pH效果比较

    维持胃内pH>4是有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键.40mg埃索美拉唑是第一个光学异构体质子泵抑制剂(PPI),已被证实较20mg奥美拉唑有更显著的抑酸效果.......

    作者:钟捷 刊期: 2003-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