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7/R

邮发代号: 4-2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6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华消化杂志2006年第7期文章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内镜下表现探讨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胃MALT淋巴瘤为常见,在胃恶性肿瘤中占2%~8%,并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它有其特殊的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特征,但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较困难[1].我们分析总结了我院40例胃MALT型淋巴瘤的病理、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胃MALT淋巴瘤的认识.......

    作者:张晓梅;张桂英;王娟 刊期: 2006- 07

  • 一步法内镜标定活检的实验研究

    内镜已广泛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各种急慢性炎症、良恶性肿瘤、息肉、先天畸形等.内镜检查是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工具.然而内镜检查离不开病理诊断以明确病变性质,尤其是在癌前病变监测随访及肿瘤定标指导手术[1].如何准确地辨认目标进行复查、手术是目前的难题[2,3].目前有用注射针作为体腔黏膜定标,再用常规活检钳作黏膜活检,以解决这一问题,不但难度大,准确性也有质疑,因此需有一种同时定标活检仪器......

    作者:孙蕾民;姒健敏;樊宇靖 刊期: 2006- 07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胃肠道是结外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占结外淋巴瘤的30%~45%[1].以往对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有许多分类标准.我们参照2001年WHO关于淋巴瘤和白血病分类新标准对136例PGIL患者进行分析并做报道.......

    作者:王焱;周晓军;石群立;黄文斌;周航波;马捷;陈洁宇;马恒辉 刊期: 2006- 07

  • 苯酰胺肌苷诱导兔VX2肝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肿瘤已取得明显疗效并提高了生存率.目前临床采用阿霉素、顺(卡)铂和(或)丝裂霉素C作为肝癌介入化疗药物,这些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可引起正常肝细胞损害等不良反应.而肝癌患者常伴有肝炎、肝硬化等所致的肝功能不全,TACE无疑使患者肝功能进一步恶化,可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其生存期.......

    作者:许永华;张电波;陈凤娟 刊期: 2006- 07

  • 散发性结直肠癌1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缺失

    杂合缺失(LOH)是指来自父方或母方的一个等位基因的缺失.抑癌基因的LOH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一条等位基因已经异常的抑癌基因发生LOH可导致该基因失活,并进一步导致肿瘤形成.目前,通过微卫星DNA标记对散发性肿瘤进行LOH分析,找出其共同缺失的片段,这是对抑癌基因进行定位克隆的主要策略之一.本实验研究结直肠癌1号染色体LOH情况并探讨其意义.......

    作者:周崇治;郑海涛;裘国强;张放;贺林;彭志海 刊期: 2006- 07

  • 伴多种肠外表现的克罗恩病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

    患者男,23岁.2004年起每日解黄色稀便1至2次,伴有右下腹痛,半年后渐出现腹胀,偶有右下腹包块,在排便及肛门排气后好转.2005年2月出现肛瘘.发病1年,双侧手指端及脚趾端渐起杵状肥大.体质量减轻约6kg,7月份体质量43.5kg.......

    作者:王悦之;蒋晓芸;戎兰 刊期: 2006- 07

  • 端粒酶逆转录酶RNA干扰增加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活性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α-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TRAIL)为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与TNFα和Fas配体不同的是它仅诱导病毒感染细胞、转化细胞和肿瘤细胞凋亡,不引起炎症反应而杀伤正常细胞.TRAIL诱导大多数肿瘤细胞凋亡,但也有部分肿瘤细胞不敏感,且TRAIL对不敏感的肿瘤细胞有促增殖作用[1].......

    作者:张汝钢;房殿春;罗元辉 刊期: 2006- 07

  • 球囊扩张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溃疡病胃输出端梗阻的价值

    溃疡病胃输出端梗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既往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1982年Benjamin等[1]采用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幽门梗阻取得成功,对这一技术以后又有相继报道.虽然该法治疗幽门梗阻近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疗效报道不一.已知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可改变溃疡病的病程,达到治愈溃疡的目的.我们采用可变直径(CRE)气囊扩张联合根除Hp治疗溃疡病胃输出端梗阻,取得了理想的近期与远期疗效,现将结果报......

    作者:刘德良;霍继荣;吴小平;卢放根;周伏喜;周芝元 刊期: 2006- 07

  •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血清抗体亚型的改变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产生的临床结果是宿主免疫反应和细菌毒力共同作用的结果.Hp感染后在胃黏膜局部和血清中产生的抗体以IgG和IgA为主,但抗体并无清除Hp的作用,反而可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1,2].虽有研究表明,溃疡病与非溃疡病患者血清CagA-IgG及Hp-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IgG亚型改变的报道为数不多而且存在争议.......

    作者:王晶桐;刘玉兰 刊期: 2006- 07

  • KAI1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胃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到多种癌相关基因的异常改变.研究表明,抑癌基因KAI1具有抑制恶性肿瘤转移的作用,但在胃癌中研究较少.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AI1在胃癌中的表达,并对它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和生存期的关系作一些探讨,以求阐明KAI1在胃癌发展和转移中的意义.......

    作者:范开席;于金明;郭其森 刊期: 2006-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