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7/R

邮发代号: 4-2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6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华消化杂志2015年第9期文章
  • 盐酸舍曲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伴抑郁的疗效

    目的探讨盐酸舍曲林联合美沙拉秦治疗UC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的轻度UC活动期患者80例,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53~70分。80例患者分成美沙拉秦联合舍曲林组和美沙拉秦组(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在纳入研究时和治疗后12周分别进行SDS问卷调查和胃肠镜检查,以判定疗效。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结果治疗后12周,美沙拉秦联合舍曲林组和美沙拉秦组的总......

    作者:周颖婷;吴坚炯 刊期: 2015- 09

  • 精神心理因素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调查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及性别差异。方法连续纳入符合罗马Ⅲ诊断和分型标准的IBS‐D患者,以面对面方式问卷调查患者胃肠道症状,完成IBS生命质量量表(IBS‐QOL),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t检验或Speaman秩相关分析。结果共纳入155例IBS‐D患者,其中11......

    作者:黄丹;梁列新;方秀才;辛海威;朱丽明;史丽丽;姚方;孙晓红;张法灿;柯美云 刊期: 2015- 09

  • 症状导向的二步重归因可提升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处置

    一、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FGID)是目前临床消化科医师面临的困扰临床各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他们有很多躯体症状主诉,但经过各种检查却查不出可以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现代西方医学将其描述为医学不能解释的症状(medicallyunexplainedsymptom,MUS)。FGID就可以看作是消化科的MUS。科学文化主导的生物医......

    作者:曹建新 刊期: 2015- 09

  • 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临床诊治策略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合并心理障碍的情况F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FGID)。FD是指存在一种或多种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且缺乏能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FD根据症状特点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distresssyndro......

    作者:朱丽明 刊期: 2015- 09

  • 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的心身医学观

    慢性胃炎(chronicgastritis)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是由H.pylori感染所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多数是以胃窦为主的全胃炎,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部分患者在后期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化生[1]。虽然早在18世纪就提出慢性胃炎的诊断,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客观又易于执行的诊断标准,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多困惑。正如吕农华[2]所指出的,必须规范慢性胃炎的诊断与治......

    作者:陈玉龙 刊期: 2015- 09

  • 从医学模式转变看功能性腹胀的成因和处置

    随着社会发展与医学进步,许多疾病已不能单纯用生理学观点来解释其所以,故而学者们逐渐将注意力从疾病转移到了患者本身,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该模式把环境、心理因素和疾病的发生和转归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整体性的全面理解,能够更科学地解释疾病的各种现象,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和方法,也便于更为有效地处置患者。......

    作者:王学红 刊期: 2015- 09

  • 消化心身疾病常见临床表现的分类及处置对策

    众所周知,胃肠道疾病特别是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FGI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精神和心理因素起到重要和关键性的作用[1]。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而迅速的变革,这使得与精神应激相关的胃肠道疾病患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处置消化心身健康问题日益成为消化专科临床实践中的巨大挑战。然而,就诊于消化专科的患者,即便是合......

    作者:陈胜良 刊期: 2015-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