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首页>中华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华消化杂志2016年第04期

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上海)解读:诊断和评估

肖英莲;陈旻湖

关键词:
摘要:《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上海)》[1][以下简称2015年FD共识]中诊断和评估部分,主要涉及在初诊及经验性治疗无效患者中的各项检查的作用和地位.一、FD患者的评估要素按照罗马Ⅲ诊断标准,FD的诊断对症状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均有限定,前者要求发病至少6个月,近3个月均有发作,且每周数次;后者则要求症状对患者生命质量存在影响.除了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外,对症状的频率和程度的评估还有利于对患者疗效的比较,尤其是药物临床试验中,症状的频率和程度是判断药物疗效的客观指标.此外,精神心理因素是FD患者的发病机制之一,对心理状态的评估有助于寻找患者的发病因素,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治中一直重视对警报症状的评估,警报症状包括年龄>40岁、消瘦、黑便、贫血、进行性吞咽困难和早发的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等.尽管在2004年,Hammer等[2]通过研究568例连续性病例后发现,警报症状仅对17%的FD患者有恶性肿瘤的预测作用,但仍然值得临床医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