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首页>中华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华消化杂志2016年第12期

超声内镜、计算机断层扫描小肠造影、磁共振小肠造影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应用

杨莉;牛俊坤;缪应雷

关键词:
摘要: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反应性疾病,包括UC和CD.目前,IBD的诊断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其他肠道疾病的基础上作出诊断[1].近年来,一些影像诊断方法如超声内镜(endoscopic uhrason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小肠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graphy,CTE)和磁共振小肠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MRE)在IBD诊断中占重要地位.超声内镜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以获得胃肠道层次结构的组织学特征和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2];而CTE、MRE是指利用口服对比剂使全部小肠均匀扩张,再静脉注入对比剂增强后行CT或MRI连续扫描所获得的图像,可清晰地显示出黏膜强化、肠壁增厚、肠壁供血情况和肠外病变等[3].现就超声内镜、CTE、MRE在IBD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