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螺杆菌家族与炎症性肠病
张盛洪;晁康;钟碧慧;陈旻湖
关键词:
摘要:IBD是一类病因未明、机制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反应性疾病,主要包括CD和UC.研究表明,IBD是易感个体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免疫紊乱所致[1],肠道微生物在其致病过程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一、肠道微生物与IBD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证据起初来源于动物模型研究,如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αβ基因缺陷的小鼠在无菌环境中不发生结肠炎[2],而予IL-10基因缺陷的无菌小鼠粪肠球菌后则可诱发结肠炎[3];临床观察发现CD患者粪便转流术能使肠道炎性反应减轻,但菌群复原后加重[4],而抗生素对IBD有一定疗效,这些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肠道微生物在IBD发病中的作用.然而,尚无充分证据证明究竟哪一种或哪一类菌群起主要作用.近年来,黏液相关性细菌引起学者们广泛兴趣,它们定居在肠道黏液层,具有较强运动活力,可穿过黏液层与肠上皮接触而诱发炎性反应,其中螺杆菌家族成员备受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