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首页>中华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华消化杂志2015年第07期

结直肠套细胞淋巴瘤一例

金月平;胡端敏

关键词:结直肠, 结肠镜检查, 淋巴细胞, 患者, 黏膜下,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淋巴结, 腹盆腔, 化学治疗, 隆起,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病灶, 活组织病理检查, 套细胞淋巴瘤, 计数, 中性粒细胞, 血细胞比容, 嗜酸粒细胞, 实验室检查, 乳酸脱氢酶
摘要:患者女,78岁,因排暗红色血便1个月于2014年7月19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开始排暗红色糊状血便,初为7~8次/d,后为3次/d。外院予中药制剂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病程中无发热、寒战,无恶心、呕吐,无胸闷、胸痛,无心悸,无腹痛、腹胀,体质量下降约10 k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前结肠镜检查提示结直肠多发黏膜下隆起(多发脂肪瘤可能)。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2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2/5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可,锁骨上、双侧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无其他阳性体征。血常规:WBC 计数为5.2×109/L, RBC 计数为4.35×1012/L,Hb 为118 g/L,血细胞比容为0.372,PLT 计数为244×109/L,中性粒细胞占0.620,淋巴细胞占0.279,嗜酸粒细胞占0.013,单核细胞占0.084。粪常规:隐血试验+++,高倍视野下满视野 WBC。钙为1.97 mmol/L,乳酸脱氢酶为178 U/L,碱性磷酸酶为72 U/L,白蛋白为30.9 g/L。女性肿瘤指标和凝血全套等检查均正常。结肠镜检查示结直肠多发黏膜下隆起,回盲部、横结肠、降结肠、直肠可见多发条索结节样隆起和黏膜多处糜烂(图1)。超声探头在盲肠及直肠病灶上方探查,发现肠壁明显增厚,其中以黏膜固有层为主,部分突破黏膜下层,厚处达1.69 cm,病变内部表现为低回声,见图2。直肠周围可见数个长径约0.8 cm 的淋巴结。应用活检钳在直肠的病灶上方开窗后,伸入病灶内部取少量黄色组织。活组织病理检查示直肠慢性炎性反应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直肠组织 CD3、CD20、CD79a、B 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基因阳性。腹盆腔 CT(图3)示小肠、结肠和直肠有多发节段性肠壁增厚,合并腹盆腔、腹膜后腔、两侧肺门和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内镜、腹盆腔 CT 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诊断为套细胞淋巴瘤Ⅲ期 B 组(Ann/Arbor 分期系统)。患者转入血液科治疗,采用 R-CHOP 方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地塞米松)进行化学治疗4个疗程。化学治疗后3个月复查结肠镜发现,结直肠肿胀隆起病灶明显减少、减小,所见黏膜光滑,未见红斑、糜烂,见图4。患者无明显便血症状,排便基本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