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首页>中华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华消化杂志2008年第06期

Barrett食管与贲门黏膜蛋白质组分析研究

年媛媛;张军;赵丽珍;程妍

关键词:食管鳞状上皮, 贲门癌, 黏膜, 蛋白质组学, 食管腺癌, 起源问题, 癌发病率, 分析的方法, 组织, 组成成分, 亚洲地区, 学说, 新兴学科, 角度分析, 过渡阶段, 动态变化, 差异显著, 表达水平, 表达差异, 状态
摘要:近年来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的发病率在西方国家和亚洲地区呈均上升趋势.对我国局部地区的研究也证实存在这种趋势,并以贲门癌发病率增高为主.大量研究发现,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的发生与Barrett食管(BE)有直接的关系,食管末端的腺癌几乎都产生于BE,而40%以上贲门癌的发生与BE有关[1].但关于BE上皮的起源问题,一直存在食管鳞状上皮起源学说和贲门上皮起源学说,但近学者提出新的观点,认为贲门黏膜本身也是后天化生上皮,是食管鳞状上皮和BE上皮的中间过渡阶段[2].蛋白质组学是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新兴学科,可从整体角度分析细胞、组织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及修饰状态.本实验采用蛋白质表达差异分析的方法,对人BE黏膜和正常贲门黏膜组织的蛋白质组进行分析,对部分差异显著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分析二者间的异同,从而探索BE黏膜与贲门黏膜的关系,为研究BE的起源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