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首页>中华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华消化杂志2007年第06期

肝硬化儿茶酚胺水平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曹海龙;许建明;梅俏;张磊;徐新华

关键词:肝硬化, 儿茶酚胺水平, 甲基转移酶, 去甲肾上腺素, 门脉高压, 血流动力学障碍, 儿茶酚胺类递质, 基因多态性, 临床意义, 活性下降, 发生机制, 腺嘌呤, 鸟嘌呤, 代谢酶, 置换, 内脏
摘要: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其中儿茶酚胺类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参与了全身和内脏血流动力学障碍,促进了门脉高压的形成[1].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是儿茶酚胺的主要代谢酶,人类COMT基因存在1个鸟嘌呤(G)与腺嘌呤(A)的置换突变,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基因多态性,导致COMT酶活性下降3~4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