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7/R

邮发代号: 4-2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6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华消化杂志2003年第1期文章
  • 结肠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

    患者女,27岁.左下腹隐痛伴解黏液样便7个月,脐周阵发性绞痛伴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d入院.体检:全腹稍膨隆.......

    作者:刘全芳;石英 刊期: 2003- 01

  • 十二指肠乳头癌并发急性胰腺炎三例

    例1男,49岁.3个月前因黄疸6d住外院.CT、彩超示胆总管扩张,考虑胆总管下段癌性梗阻行手术,术中见胆总管下段狭窄,无肿块及结石,胰腺正常,置T管引流.55d后梗阻未缓解,十二指肠镜检查发现乳头部肿瘤而行根治术,术中发现并发坏死性胰腺炎,行桥式T管内引流术.胰腺炎痊愈后转入我院,行Whipple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病理诊断:十二指肠乳头高分化乳头状腺癌,部分黏液腺癌.......

    作者:吴新军;梁劲松;曹文声;谢敖文;李祖红;邓中军 刊期: 2003- 01

  •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缺陷疾病,又称Wilson病(WD),是一种少见病,由于基层医院对本病的认识不足,误诊率较高.本文旨在对我院1993年至2000年收治的WD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认识,使本病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作者:杨艳;王波 刊期: 2003- 01

  • 血浆k-ras基因突变及与胰腺癌临床生物学特性关系

    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许多研究表明,胰腺癌k-ras基因突变的发生率高达90%以上,且主要位于第12密码子[1,2].而慢性胰腺炎等胰腺良性疾病则罕有发生.因此,检测k-ras基因12密码子突变为诊断胰腺癌提供了可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我们分别应用高度敏感的突变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mutantallelespecificamplification,MASA)和突变富集聚......

    作者:刘海林;孔令皓;王磊 刊期: 2003- 01

  • 多潘立酮、盐酸多塞平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症候群,发病率高,占消化专科门诊的1/3以上[1].约50%的病人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仅部分病人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方案尚未统一.本文主要观察多潘立酮(吗丁啉)、盐酸多塞平(多虑平)联合治疗FD的疗效.......

    作者:孙振华;李宝山;陈梅 刊期: 2003- 01

  • 幽门螺杆菌感染4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及评价

    发现幽门螺杆菌(Hp)已有20年,因其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相关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对于检测Hp的方法,目前仍以组织培养、病理组织学、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及13C或14C呼气试验(UBT)应用广,为此制订了Hp科研诊断标准和临床诊断标准[1].本文对73例患者在同一时间段内采用4种方法,评估其特异性及敏感性,以作为临床选择的参考.......

    作者:孙莉;蒋义斌 刊期: 2003- 01

  • 荧光素酶法检测幽门螺杆菌诱导胃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转录能力

    幽门螺杆菌(Hp)是人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子,对Hp免疫致病机制的探讨是当今研究的热点.Hp诱导胃上皮细胞产生趋化因子(chemokines)与胃黏膜炎症过程密切相关,其中以C-X-C类趋化因子IL-8尤为引人注目[1].文献中对胃上皮细胞IL-8转录水平的检测多采用分子生物学(如Northernblot,RT-PCR等)方法,但这些方法操作......

    作者:李淑德;许国铭;李兆申 刊期: 2003- 01

  • 基因表达谱芯片对结肠癌相关基因的研究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项低消耗、高灵敏度、高通量地分析细胞内基因表达谱的新技术[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尤其是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与许多已知的和未知的基因相关,用基因芯片方法寻找在结肠癌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差异的基因,会对结肠癌的早期诊断、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林静;吴增安;李立玖;熊志斌;杨国山;朱亦龙;刘秀清;董行运 刊期: 2003- 01

  • 自身免疫性肝炎分子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组病因不明、伴有明显自身免疫现象,以炎症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慢性肝脏疾病.AIH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针对肝组织特异性抗原的自我反应性T细胞及自身抗体均可导致肝细胞损伤.AIH是多种免疫异常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触发免疫耐受缺失的因素、自身抗原、遗传易感性和免疫调节网络紊乱等方面.下面就国外有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范列英;仲人前 刊期: 2003- 01

  • 重新认识、深入研究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s,GERD)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GERD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往认为长时间反流可导致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等严重并发症和食管外临床表现.GERD发病率在西方国家非常高,人群患病率达51%,我国北京、上海两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症状发病率为8......

    作者:许国铭 刊期: 2003-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