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7/R

邮发代号: 4-2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6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华消化杂志2005年第2期文章
  • 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人胃癌细胞株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研究表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可降低结直肠癌、肝癌、卵巢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很可能和该类药物抑制环氧合酶-2(COX-2)有关,而COX-2具有促肿瘤血管形成作用[2].本研究拟考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及裸鼠移植瘤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作用,初步探讨NS398对胃癌血管形成的影响.......

    作者:李建生;张金平;刘升云 刊期: 2005- 02

  • 热水致大鼠萎缩性胃炎胃黏膜扫描电镜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AG定为癌前状态[1],患有CAG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本研究以热水为单一因素,通过对胃黏膜进行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证实热水可致黏膜损伤并形成CAG.......

    作者:张沥;张玲霞;王春梅;陶梅;杨骥远;宋瑛;江梅;曹广周 刊期: 2005- 02

  • 妊娠伴急性乙状结肠扭转合并急性重型溃疡性结肠炎一例

    患者女,22岁,因突发腹痛、腹胀伴呕吐1d入院.患者妊娠32周,起病前进食稀饭、四季豆和腌鱼,突发下腹阵发性绞痛,并感腹胀,随即呕吐胃内容物,急送当地妇幼保健院.体检:宫口开二指.12h后胎心停止,腹痛,呕吐加剧,即转我院.入院体检:血压为0,皮肤湿冷、紫绀,心律150次/min,律齐,腹部高度隆起,全腹压痛明显,双下肢浮肿(+),B超示肠腔扩张,大量积气,死胎.疑诊肠扭转,急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

    作者:丁一娟;姚永刚 刊期: 2005- 02

  • 获得性弓形虫病二例

    肝占位性病变多见于各种良恶性肿瘤及脓肿,而弓形虫感染所致肝内占位性病变少见,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与肝癌或细菌性肝脓肿有相似之处,容易误诊,应引起重视.现将我科近3年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桂萍;李敏丽;李晓燕;段丽平 刊期: 2005- 02

  • 胃结核致上消化道出血一例

    患者男,52岁,因体检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个月,上腹隐痛不适、黑便3d,呕血2h于2004年5月17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常规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并先后到多家医院诊治,多次复查B超,均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未行腹部CT扫描,偶有午后低热(体温不详)及轻度盗汗,无明显消瘦及食欲不振等.3d前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疼痛无规律,解柏油样便,每日2~4次不等,每次100~150g,入院当日16......

    作者:崔忠敏;郭晓钟;程广明 刊期: 2005- 02

  • 直肠癌合并反应性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83岁,因反复腹痛,腹泻1年余,发现皮肤结节6个月入院.1年前进食油腻食物后腹痛,为隐痛,阵发性发作,部位不固定;腹泻,2~3次/d,黄色稀便,附有鲜红色血便,量少,偶有黏液,无脓血;无呕血,无恶心、呕吐,无肛门坠胀感,无里急后重,无腹胀,无便秘,无畏寒发热;病情反复发作,未行诊治.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足出现肿胀,皮肤变硬,麻木,伴疼痛明显;后逐渐发展至右足及左手;后双足及左手皮肤出现结......

    作者:陈栖栖 刊期: 2005- 02

  •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以及胃癌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根除Hp在上述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目前应用的一线治疗方案及Maastricht2-2000共识报告新近推荐的二线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然而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依从性差等诸多原因,目前仍有部分Hp感染患者未能得到有效根除.......

    作者:张林;王江滨 刊期: 2005- 02

  • 消化性溃疡的愈合质量

    近半个世纪以来,临床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了深刻地认识,也研制出大量的抗溃疡病新药,根除幽门螺杆菌(Hp)使溃疡病的愈合率达95%以上,但仍存在溃疡病复发问题.据报道Hp根除后溃疡病的年复发率为6.45%,Hp阳性的溃疡病年复发率可达23.33%[1].......

    作者:姒健敏 刊期: 2005- 02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