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7/R
邮发代号: 4-2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6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
巨大食管纤维血管性息肉一例
患者男,30岁,因吞咽困难10d来院就诊,自述半年来咳嗽时伴随咽部一过性异物阻塞感,顷刻消失,门诊行食管钡餐造影及仿真CT食管检查,均提示食管肿物或重复食管.电子内镜检查通过食管入口后见食管腔扩张不良,只可见光照区域内局部黏膜,经大量注气后视野增大,缓慢进镜见食管左半周范围黏膜清楚,而右半周所见为无血管分布非黏膜外观的肉红色纤维被膜,内镜头端抵达贲门上方约3.0cm时才清楚观察到腔内肿物的头部.......
作者:侯维忠;李新 刊期: 2005- 04
-
急性胰腺炎并发Wernicke脑病一例
患者女,25岁.2001年4月因孕4月行引产术.2001年5月24日因持续性腹痛伴发热1周,在当地医院经禁食、胃肠减压等处理,腹痛症状稍缓解后转入本院.体检:体温39℃,脉搏120次/min,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精神差,痛苦面容,巩膜无黄染,心肺无殊,腹微隆,左中上腹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肠鸣音1~2次/min.......
作者:施斌;谢渭芬;杨秀疆;陈岳祥;张兴荣;张忠兵;任大宾 刊期: 2005- 04
-
肝性皮质盲一例
患者男,42岁,2002年7月因下肢浮肿而首次被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此后又因腹水多次住院治疗.2003年10月因呕血、黑便、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住院.2004年3月7日因视物模糊、头胀、行为异常、自言自语而以肝性脑病再次住院治疗.否认乙型肝炎史,血吸虫病史,无烟酒嗜好.入院时体检:血压122/72mmHg,慢性肝病面容,对答正确,巩膜黄染,可见肝掌及较多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肝上界第五肋间,肋下未......
作者:费迎明;王华钧 刊期: 2005- 04
-
以下消化道大出血为主要表现的门脉高压性结肠病
门脉高压性肠病主要包括门脉高压性小肠病变(PHE)和门脉高压性结肠病变(PHC).PHC所致下消化道大出血极为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继发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PHC导致的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德荣;赵幼安 刊期: 2005- 04
-
回盲部升结肠隐球菌病并肠梗阻
患者女,75岁,因腹痛10余年,发现腹部包块1年,于2004年6月29日入院.自述10多年来,无明显诱因经常出现腹痛,腹痛的性质及部位均不明确,呈间歇性发作,无畏寒发热及腹泻.1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上腹有一鹅蛋大小包块,质地中等,压痛明显,无明显呕吐、便血等症状,未予以重视.近半年来腹部包块变大,腹痛加剧,发作频繁,但自服止痛药可缓解腹痛症状.近10d来腹痛难忍,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腹部肿块待查收住院.......
作者:黄修海;夏洪志;曹振凯;张一帆;刘祥;毕超 刊期: 2005- 04
-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小肠造影
小肠迂曲冗长、管径细小、互相重叠,现仍是消化道影像检查中具有挑战性的部分.多排螺旋计算计断层成像技术(CT)小肠造影(MSCTE)就是使用大剂量造影剂充盈小肠腔,并经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将图像进行后处理,使小肠腔、壁、壁外系膜、腹腔内血管、后腹膜及腹内实质脏器全景式多方位显示出来,有利于多种小肠疾病的诊断.本文对有关MSCTE的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张联合;章士正 刊期: 2005- 04
-
加深与拓展对胃肠肽类激素的研究
早在1902年Bayliss和Starling就发现第一个激素--促胰泌素,但直到上世纪60年代,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激素才不断被发现,对它的作用也有进一步认识.与此同时,胃肠肽类激素也作为胃肠学中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脱颖而出.今天,胃肠激素的研究已可作为单独的学科分支,和其他学科不同,它已渗入到其他分支学科中.因此,胃肠肽类激素的研究不仅加深了对于生理以及胃肠疾病的认识,而且成为多学科交汇的......
作者:钱家鸣;李景南 刊期: 2005- 04
-
胃肠激素与消化系疾病
1902年Bayliss和Startling发现了第一个人类的胃肠肽类激素-促胰液素(secretin),此后的一个世纪,胃肠激素的研究经历了从生理-生化-基因,以及从基础到临床的不同时期.胃肠激素的概念也已由传统的分布于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和肠神经系统神经元所分泌的起激素样作用的生物活性多肽,扩展至广义的具有类生长因子作用的生物活性多肽.它们不仅存在于消化道,而且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体内其他器官.......
作者:李景南;钱家鸣 刊期: 2005- 04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5年全国胃肠激素学术研讨会纪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5年全国胃肠动力学学术会议于2005年3月25-27日在杭州举行,来自国内外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共有14个专题报告,收到论文89篇,其中12篇进行大会发言交流.......
作者:姒健敏;王良静;吕宾;唐承薇;钱家鸣 刊期: 2005- 04
-
静脉滴注潘妥拉唑对健康人胃内24小时pH影响
潘妥拉唑是一种新型胃酸分泌抑制剂,临床已广泛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胃泌素瘤等酸相关性疾病.本研究采用胃内24hpH监测观察潘妥拉唑(商品名卫可安,大连美罗药业有限公司产品)静脉滴注对健康人胃内pH影响,以明确潘妥拉唑的药效学基础.......
作者:邹多武;许国铭;李兆申;尹宁 刊期: 2005- 04
动态资讯
- 1 炎症性肠病模式识别和信号传导机制障碍
- 2 非甾体类抗炎药经转录活化蛋白-1及核因子-κB信号传导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
- 3 荧光光谱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 4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 5 凋亡相关蛋白在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 6 胃窦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一例
- 7 克罗恩病的第一个易感基因,NOD2(CARD15)
- 8 云南汉、白、纳西族人群幽门螺杆菌基因型分布特征
- 9 炎症性肠病合并自身免疫病54例的临床特征及药物选择分析
- 10 窄波成像技术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11 内镜直视下经肛肠梗阻减压管灌洗术的临床应用
- 12 Beclin 1和PTE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 13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趋化因子受体4轴参与胰腺癌细胞侵袭的体外实验研究
- 14 结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和p53的关系
- 15 肠道连续统一体观念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
- 16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CD14+单核细胞的免疫功能
- 17 结肠憩室慢性穿孔伴脓肿形成
- 18 高发区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血清蛋白质谱分析
- 19 下丘脑性厌食大鼠胃肠组织核组蛋白2/nesfatin-1的表达及胃排空的变化
- 20 大肠黏膜腺管开口分型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