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7/R

邮发代号: 4-2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6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华消化杂志2007年第12期文章
  • 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激发肝癌免疫反应的临床研究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功能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APC).体外制备负载肿瘤抗原的DC瘤苗并注射回体内以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是具有良好前景的生物治疗方案[1].一、材料与方法......

    作者:李东印;谷川;闵军;褚忠华;区庆嘉 刊期: 2007- 12

  • 20例胃Dieulafoy病的诊治及随访

    Dieulafoy病临床罕见,但由于此病常突发大出血,危及生命,因而颇受关注.我院1998年至2002年20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共检出Dieulafoy病20例(1%),现将其诊治及随访情况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

    作者:姚健凤;岑戎;于晓峰;项平;徐富星 刊期: 2007- 12

  •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Smad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胃黏膜上皮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关其发生机制的研究多集中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和错配修复[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l,TGFβ1)信号转导障碍,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2].我们设想胃黏膜TGFβ1信号转导通路障碍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研究报道胰腺肿瘤中Smad7高表达,其可抑制TGFβ1信号通路,在反馈调控中起关键作用.S......

    作者:张波;任建林;叶震世;施华秀;潘金水 刊期: 2007- 12

  • 粘蛋白1、核因子-κB与E-钙粘附素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

    E-钙粘附素(E-cadherin,E-cad)是一个重要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由其介导的细胞间粘附力下降是肿瘤细胞发生侵袭、转移的前提条件.粘蛋白(MUC)1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能通过抑制E-cad蛋白表达导致细胞间连接的破坏,促进肿瘤浸润转移[2].......

    作者:王伟;满晓华;高军;龚燕芳;李兆申 刊期: 2007- 12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胃黏膜病变过程中重要的致病或促进因素,长期感染可导致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甚至癌变.普通人群中Hp感染可增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和Fas表达,但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中的情况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对HIV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和Fas表达进行检测,并与有消化道症状的人群比较,探讨Hp感染与HIV感染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李冰;崔丹;吴昊;金瑞 刊期: 2007- 12

  • 纯化的羊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大鼠乙酸实验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病因不明,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缺乏特效治疗.大量研究表明,免疫调节缺陷可导致UC,大量炎性因子介入,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的修复作用与病理过程密切相关[1,2].现已有EGF用于UC及对其保护胃肠黏膜作用的研究[3].本研究在成功建立稳定的大鼠乙酸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基础上,应用山羊颌下腺EGF灌肠......

    作者:虞玲华;姒健敏;周雯;孙科柯;王良静 刊期: 2007- 12

  • 小肠腺癌和腺瘤中P16蛋白的表达

    癌基因激活及抑癌基因缺失或失活是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可引起基因转录和翻译功能异常,细胞恶性增殖,终导致肿瘤发生.我们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小肠腺癌组织、3例小肠腺瘤组织、14例癌旁组织及3例正常小肠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探讨P16基因在人小肠腺癌和小肠腺瘤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小肠癌的关系.......

    作者:黄缘;朱水山;官亮 刊期: 2007- 12

  • 联合诊断芯片在肝炎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灵敏、准确、可同时平行检测多个基因点,是病毒性肝炎早期诊断的新方法.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乙型肝炎病毒(HBV)质粒p3.8Ⅱ、丙型肝炎病毒(HCV)质粒pCV-J4L6S、丁型肝炎病毒(HDV)质粒pDL553,HBV、HCV、HDV阳性血清由广州军区总医院检验科和南方医院检验科提供.......

    作者:孙朝晖;王蜀燕;石玉玲;马文丽 刊期: 2007- 12

  • 胰腺内分泌腺癌并肝转移一例

    患者男,65岁.间断性腹泻9年余,嗜睡、意识模糊1周.9年前无诱因出现间断性腹泻,水样便每日7~8次,无黏液及脓血,无腹痛,无发热,口服黄连素无效,改口服法莫替丁(商品名:信法丁)20mg,每日2次,腹泻缓解后逐渐减量,约至5年前递减为1/3片,每日1次口服时,腹泻反复.......

    作者:范如英;郑力;王鲁平;韩英 刊期: 2007- 12

  • 急性铅中毒一例

    患者女,25岁,因发热1周、腹痛、身黄5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发热,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5d前突然出现脐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无牵涉痛.伴出汗、烦躁不安,皮肤发黄,继而出现腹胀、肛门排气排便停止.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麻痹性肠梗阻、肝炎等,经治疗后无好转,遂转入我院.......

    作者:别彩群;杨冬华 刊期: 200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