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7/R
邮发代号: 4-2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6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
炎症性肠病诊治百年演变
一、IBD的历史溯源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MountainSinai医院的外科医生BurrillBernardCrohn(1884-1983,图1)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了一类具有相似临床表现的患者,他们的回肠末端均明显增厚,将其切除后行病理检查时,可发现这些组织都具有呈亚急性或慢性的坏死性、瘢痕性炎性反应.Crohn医生对这14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了总结,其结果以题为Regionalileit......
作者:陈旻湖;毛仁 刊期: 2015- 01
-
消化道影像技术百年发展回顾
消化道是人体重要的组织结构,影像学检查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消化道与周围软组织缺乏明显的密度差别,也就是缺乏天然对比,所以消化道的结构在X线下并不能被直接显示出来.为了能客观地显示消化道病变,百年来人类创造了许多影像学方法来进行消化道检查,现对消化道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做一回顾.......
作者:缪飞;吴志远 刊期: 2015- 01
-
Barrett食管研治百年变迁史
一、Barrett食管(Barrett'sesophagus,BE)的定义早在1906年,Tileston曾描述过一种“食管性消化溃疡”,但未提到内有柱状上皮.1937年,Lyell注意到了食管鳞状上皮内混有柱状上皮的现象.继而,1950年英国心胸外科医生Barrett[1]发表了其经典论著,报道了1例食管溃疡疾病,系管型溃疡黏膜呈桔红色并与胃黏膜延续,认为该溃疡可能是由于食管先天性短畸形将部分贲......
作者:张军;冯诚 刊期: 2015- 01
-
胃癌临床诊治的变迁与研究进展
一、胃癌流行病学情况和发生的高危因素1930年以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因胃癌导致的死亡人数居全部癌症的第1位.与冰箱的广泛应用从而使食物保鲜的方法由盐腌制转变为冷藏法有关,20世纪30年代以后胃癌的患病率开始下降.目前,东亚和东欧地区胃癌的发病率仍较高,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008年,全球新发胃癌病例达99万(占全部癌症的7.8%),死亡病例73.8万.我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每年新发病例约40万,......
作者:房静远;高琴琰 刊期: 2015- 01
-
胰腺疾病百年回顾
胰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像谜一样深藏于腹膜之后.古希腊人在公元前100年左右将其命名为pancreas,意指“全部是肉”[1].我国中医典籍中亦有记载,在《难经一四十二难》中称之为散膏,在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肾脂”[2].然而在之后的近千年内,人们一直未能认识其真正功能,直至近百年随着相关科技发展才逐渐被人们发掘其功能,认识其相关疾病.学者们先后提出了胰液能消化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蛋......
作者:袁耀宗;何相宜 刊期: 2015- 01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诊治百年回顾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是指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水压持续升高.门静脉压力超过正常值5~10mmHg(1mmHg=0.133kPa)或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venouspressuregradient,HVPG)超过5mmHg就可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性出血是肝硬化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6周内病死率高达20%[1......
作者:谢渭芬;胡平方 刊期: 2015- 01
-
消化内镜进展及其诊治早期肿瘤的意义
20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科学的整体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被运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因此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乃至预防,在过去100年里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近年来消化内镜新技术飞速发展,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是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作者:张澍田;李鹏;王文海 刊期: 2015- 01
动态资讯
- 1 肝硬化大鼠小肠粘膜形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 2 甘肃天祝与兰州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 3 克罗恩病长期治疗的临床研究
- 4 多发性胃肠间质瘤一例
- 5 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胶质细胞的影响
- 6 胰管结石影像特点及临床处理策略
- 7 内镜治疗致十二指肠壁血肿一例
- 8 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 9 人肝细胞生长因子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对人胎肝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 10 原发肝淀粉样变性合并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一例
- 11 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研究
- 12 《中华消化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组成名单
- 13 腺病毒介导反义c-myc RNA对人胃癌细胞系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 14 表皮生长因子促肝癌细胞生长信号传导的初步研究
- 15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及展望
- 16 新辅助化学治疗对胃癌组织乙酰肝素酶表达的影响
- 17 肝内胆汁淤积发病机制
- 18 幽门螺杆菌对胃上皮细胞系SGC-7901细胞生长的影响
- 19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对49例非肝硬化肝外门静脉阻塞并发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
- 20 槲皮素对结肠癌细胞侵袭和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