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7/R
邮发代号: 4-2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6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
检测6种血清学抗体在120例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IBD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的慢性炎性反应性肠道疾病,包括CD和UC.目前,对于IB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化学检查,并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道炎性反应,但对于具有CD和UC重叠特征以及节段性、非特异性肠炎患者,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困难,因此寻找一个传统诊断工具以外的方法显得非常重要.遗传易感宿主对微生物或内源性抗原的异常免疫反应在IBD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
作者:袁柏思;金鑫鑫;路又可;刘炯;王震凯;吴琳;汪芳裕 刊期: 2015- 04
-
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始终占据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的首位[1].中国属胃癌高发区,实际患病数占全球患病数的30%以上[1].近年来,对在肿瘤细胞中广泛表达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HIF1α通过其低氧反应元件(hypoxicresponseelement,HRE)使由其控制的一系列下游基因发生改变[2-4].其中6-磷酸果糖激......
作者:代伟伟;梁燕;刘正新 刊期: 2015- 04
-
酒精性肝硬化和乙型肝炎肝硬化凝血相关参数比较
肝脏在调节凝血中起重要作用.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均会出现凝血功能下降,经典的解释是肝硬化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除Ⅷ因子),同时肝硬化患者维生素K缺乏,致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虽然酒精性肝硬化和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为乙肝)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不同,但目前认为两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均与肝损伤有关.......
作者:郝良成;胡阳黔;侯晓华 刊期: 2015- 04
-
蛇毒血凝酶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一例
患者女,106岁,以“反复呕血、黑便半月余”为主诉入院.既往无特殊内科疾病.患者于2013年10月27日上午出现腹泻,并排血性便(量约300mL),呕吐血性胃内容物(量约200mL),遂至外院(三级甲等医院)消化科诊治.行胃镜检查提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Forrest分型Ⅲ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贲门撕裂并出血.当时凝血功能检查示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基本正常,后曾注......
作者:叶振昊;王静;黄穗平;孔小云;罗懿妮;王颖彦;段晓红;赖潇潇;卢淑贞 刊期: 2015- 04
-
阑尾神经鞘瘤一例
患者女,46岁,发现腹部肿块3年余.患者3年前于体格检查时发现右下腹包块,约3cm×3cm,未见明显增大,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腹部压痛、腹部反跳痛.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示右下腹阑尾区低度恶性肿瘤性病变可能.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示阑尾尖端明显膨胀,大小为3.2cm×3.1cm,密度较均匀,边缘光滑,与周围器官界限尚清.予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位于盲肠后......
作者:姚文莲;纪小龙;陈迪 刊期: 2015- 04
-
多发性肌炎、肺纤维化合并结肠弥漫性气囊肿一例
患者女,47岁,于2014年3月初因腹胀5月余就诊.患者5个多月前右下腹及中腹部明显腹胀,有时可触及隆起包块,似肠型;饮食后加重.曾服用莫沙必利等药物治疗,自觉效果不佳.既往患者有多发性肌炎并肺纤维化10年,长期服用泼尼松,目前服用剂量为20mg/d,顿服,硫唑嘌呤5mg,2次/d.无消化性溃疡、胃肠道肿瘤等病史.消瘦,BMI为17.0kg/m2,余无特殊异常.血常规、粪便常规、生物化学指标、肿瘤......
作者:申玉翠;徐建华;何文辉;张其胜 刊期: 2015- 04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胰腺外器官受累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由Yoshida等[1]于1995年首次提出.AIP常以梗阻性黄疸、消瘦、乏力、腹部不适为首发症状,并以胰腺弥漫或节段性肿大、胰管不规则狭窄的影像学表现,血清IgG4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疗效显著为临床特征[2].2011年,AIP诊断标准国际共识基于组织病理学特征将AIP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与IgG......
作者:严天连;虞朝辉;厉有名 刊期: 2015- 04
-
造影增强超声内镜的临床进展
造影增强超声技术是指在静脉弹丸式推注超声造影剂后,利用人体组织明显不同的回声特性和显著的声阻抗差异,将病灶从周围组织凸显出来的成像技术.造影增强超声内镜(contrast-enhanced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CE-EUS)即是将其发展到了超声内镜领域.CE-EUS能以接近病灶的方式显影成像,减少腹壁组织和空气干扰,在一些疾病诊断中,比经腹超声、CT、MRI等检查手段......
作者:金月平;胡端敏 刊期: 2015- 04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的免疫反应对治疗策略的启示
目前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新近的研究结果不断质疑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的一些防治策略.①抑制胰液分泌,减少胰腺坏死:AP时,腺泡细胞凋亡或坏死,胞内酶原颗粒减少,胰腺外分泌功能已经受抑.此时继续抑制胰腺外分泌功能,难以阻止SAP的进展或改善其结局.②器官支持:器官衰竭主要与过度的炎性损伤有关,相......
作者:李静;黄路明;杨文娟;黄志寅;唐承薇 刊期: 2015- 04
-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专家讨论会纪要
自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IFX)应用于CD治疗后,该药在我国临床使用已接近1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曾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制订了IFX治疗CD推荐方案及修订版,用于指导临床的规范化用药.随着在应用过程中的经验积累,目前对IFX的认识已不仅局限于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把握,而且还扩展到使用方法的规范化和不良事件的预防等方面......
作者:顾于蓓;钟捷 刊期: 2015- 04
动态资讯
- 1 DNA修复酶表达与8-羟脱氧鸟核苷酸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 2 不同年龄层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诊断结果分析
- 3 小热休克蛋白在7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4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预测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潜在指标
- 5 抑制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通路对胰腺腺泡细胞核因子-κB的影响
- 6 极高肝静脉压力梯度对食管胃静脉曲张二级预防患者内镜治疗短期预后的影响
- 7 影响胃肠Cajal间质细胞起搏功能的体液因子及其作用
- 8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 9 Delta样配体4和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 10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
- 11 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联合乳果糖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研究
- 12 三联疗法与序贯疗法在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人群中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 13 胰管内超声在鉴别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14 医学发展的里程碑祝贺Barry Marshall和Robin Warren荣获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 15 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的十年人群追踪研究
- 16 Vasostatin基因对胰腺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 17 坏死性胰腺炎时某些粘附分子表达对中性粒细胞在肺脏聚集的影响
- 18 幽门螺杆菌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
- 19 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
- 20 幽门螺杆菌对AGS细胞DNA错配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