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7/R

邮发代号: 4-2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6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华消化杂志2018年第11期文章
  • 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人类肠道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古生菌和病毒,与人体互利共生.正常情况下肠道中各种微生物数量和组成相对稳定,共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肠道菌群失调不仅会造成胃肠局部功能紊乱,也会对代谢性疾病、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和神经系统疾病等产生影响[1].......

    作者:闵永峰;张波 刊期: 2018- 11

  • 肠干细胞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及调控机制

    肠道菌群是人体大的微生物群落,目前已知的菌群种类多达数百种,主要是厚壁杆菌门和拟杆菌门.这些菌群广泛分布在胃肠道,在空肠和近端回肠每克肠内容物的密度约为1×102~1×103CFU,在末端回肠为1×107~1×108CFU,在升结肠为1×1011~1×1012CFU[1].肠干细胞(intestinalstemcell)是肠道黏膜各型细胞的来源,它位于黏膜隐窝底部,在多种信号的调控下分化为上皮吸收......

    作者:李毅;万军 刊期: 2018- 11

  • 中国炎症性肠病治疗药物监测专家共识意见

    生物制剂和免疫调节剂是诱导和维持IBD疾病缓解的重要药物.合适的药物浓度对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IBD治疗过程中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TDM),可以大限度优化药物使用,更好地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2017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GastroenterologicalAssociation,AGA)发布了IBD的TDM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刊期: 2018- 11

  •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8年,广州)

    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是一种迁延不愈的难治性疾病,因症状顽固,需终身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大大加重了社会的公共医疗负担.近年来,CP在全球发病率不断上升,其病因机制和诊疗方式不断更新,日本、美国和欧洲相继颁发了临床诊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胰腺炎专委会牵头组织消化内科、胆胰外科、内分泌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依据新循证医学证据和国内......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胰腺炎专委会 刊期: 2018- 11

  • 中国肝静脉压力梯度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

    门静脉高压是影响肝硬化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严重程度决定了肝硬化并发症(如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腔积液、肝肾综合征等)的发生和发展[1-2].据报道,我国肝病患者人数已超过4亿,是全球肝病负担重的国家,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或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者约1.06亿,酒精性肝病患者约6000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约2亿[3-4].尽管感染性肝病发病率较前有所下降,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

    作者:中国门静脉高压诊断与监测研究组(CHESS);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微创介入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急诊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脏及门静脉高压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 刊期: 2018- 11

  • 肠道微生态与炎症性肠病

    人类在出生后,由于周围环境与饮食的暴露,逐渐建立起稳定的肠道菌群微生态.肠道有接近1×1014个微生物,包括1000多种由厌氧菌和需氧菌组成的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庞大的微生物系统所包含的基因多样性是人体本身基因组的100倍.肠道共生菌群可以辅助食物消化,协助肠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抑制有害微生物群的生长,从而影响机体的代谢、认知和免疫调节功能.......

    作者:刘占举;孙明明 刊期: 2018- 11

  • 人体微生态学研究进展

    微生态学是指微生物生态学或微生境的生态学.人体微生态学特指研究人体微生物的生态学,可按人体部位分类,肠道微生态学较早且更多地受到关注[1].人体微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为微生物群(microbiota)或微生物组(microbiome),范畴包括微生物群(组)的特征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图1).本文旨在阐明微生物群(组)的概念,微生物群(组)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方式,并对现有研究技术进行综述,指出......

    作者:郭晓奎;陈倩 刊期: 2018- 11

  • 具核梭杆菌与结直肠癌:基础到临床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全球各国癌症发病、死亡和患病数据的估计(EstimatedCancerIncidence,MortalityandPrevalenceWorldwide,GLOBOCAN),结直肠癌全球每年新发病患者例数达136万,死亡人数约70万;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在男性中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4位,在女性中为第2位和第3位.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报道......

    作者:陈萦晅;房静远 刊期: 2018- 11

  • 肠道微生态:肝硬化诊疗新靶点

    肠道微生态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半个世纪,随着宏基因组测序等检测技术的进步,近期又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新热点[1].肠道的微生物和肠黏膜屏障共同构成了肠道的微生态系统.鉴于肠道与肝脏在解剖和功能上的紧密联系,肠道微生态在肝病中的作用逐渐引起重视.近年来的研究已揭示肠道微生态紊乱参与慢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肠道微生态已成为肝硬化诊断的新标志物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谢渭芬;曾欣 刊期: 2018- 11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50例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低度炎症反应

    目的研究IBS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和慢性低度炎症反应的发生率.方法2017年6月至10月,连续收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的符合罗马Ⅳ诊断标准的50例IBS患者,应用氢气乳果糖呼气试验(LBT)联合甲烷LBT检测其SIBO的发生率.应用一氧化氮呼气试验检测IBS患者慢性低度炎症反应的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50例IBS患者中,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阳性率为7......

    作者:陈坚;邱志兵;罗忠光;张会禄;刘杰 刊期: 201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