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7/R
邮发代号: 4-2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6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
mdm2和p53基因在贲门癌中的作用及临床病理意义
mdm2/p53负反馈调节机制异常与许多肿瘤的发生有关,然而该机制异常与贲门癌是否有关,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虽然,近在中晚期胃癌已检测到mdm2基因的过表达..,但由于贲门癌在发生、组织病理学和致病危险因素方面与胃其他部位的肿瘤有显著差异,因而仍难就此推测该机制与贲门癌是否有关.本研究,用PCR-SSCP法和差别dPCR法,分别对38例贲门癌组织的p53基因突变和mdm2基因扩增进行检测,并分析......
作者:薛晓英;段惠军;刘元昀;李英敏 刊期: 2001- 07
-
外源性脂肪酸对结肠癌细胞的影响
流行病学与实验研究显示,饮食中脂肪酸的含量和种类对结肠癌发生与发展有影响[1].我们通过体外实验观察7种外源性脂肪酸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同时观察其对成纤维细胞生长有何影响,并对其可能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曹俊;蔡文伟;花天放 刊期: 2001- 07
-
穿孔素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的表达及意义
本研究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肠黏膜中穿孔素的表达进行检测,以期有助于阐明穿孔素介导的细胞毒机制是否在UC发病中起作用.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从19例UC患者病变肠黏膜及12例结肠癌患者手术标本正常肠段各取一块活检标本,放人液氮中速冻20s后取出,-75℃冰箱贮存备用.......
作者:刘小方;欧阳钦;邱春华 刊期: 2001- 07
-
一氧化氮、血管活性肠肽与反流性食管炎
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及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系胃肠动力性疾病,胃肠神经和胃肠激素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认为,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与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作为肠神经系统中非肾上腺能非胆碱能(nonadrenergic......
作者:于凤海;李兆申;许国铭 刊期: 2001- 07
-
胃肠病领域中的营养学研究
营养(nutrition)是指机体吸取各种物质(营养素,nutrients),以供其生长、发育、维持代谢及取代损伤组织所需而进行的生命活动过程.人体消化器官功能的正常发挥和结构完整与良好的营养过程攸息相关.反之,机体的营养状态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消化器官的功能与结构改变.重视与胃肠病学领域有关的营养学研究将会深化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促进诊断与治疗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郑家驹 刊期: 2001- 07
-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与肠道动力学异常有关的功能性疾病,是指一组包括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粪便性状异常(稀便、黏液便/硬结便)、腹痛及腹胀等症候群,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目前,IBS仍被认为是功能性疾病,尽管不危及人的生命,却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工作与生活,降低生活质量,占用有限的医疗资源.......
作者:刘新光 刊期: 2001- 07
-
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就已开展了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工作.近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较好效果.当今的肝脏外科,已不存在手术禁区,也不认为巨大肝癌不能切除.目前,全世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和有效的措施.......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学肝脏外科学组 刊期: 2001- 07
-
胃肠病学近50年来50项标志性的发现
在过去50年中,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胃肠病学的进步,革新了胃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此新千年之际,Cappel等[1,2]列举了近50年来50项标志性的发现,征求了若干著名专家的意见.投票结果惊人地一致,只有6项有较大的分歧.......
作者:潘其英 刊期: 2001- 07
动态资讯
- 1 与时俱进,共创辉煌
- 2 肠道脂代谢障碍症
- 3 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
- 4 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5 多潘立酮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 6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4小时胃内pH节律特点
- 7 环氧合酶-2、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评价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 8 内镜下乳头切开术治疗58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 9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测量的肝脏和脾脏硬度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相关性分析
- 10 p16基因甲基化与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鳞癌相关性研究
- 11 胃癌细胞色素C氧化酶Ⅱ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 12 P物质能神经在胃起搏调控胃慢波活动中的作用
- 13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免疫病理学及分子病理学研究
- 14 脂质体介导的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人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
- 15 伴有腹腔淋巴结肿大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67例临床特征分析
- 16 白细胞介素-10启动子-1082和-81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 17 白介素-10抑制肝星状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
- 18 食管内反流物成分与p53、细胞周期素D1、p21、p16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19 小肠疾病的诊断方法与评价
- 20 异位胰胆管共同开口在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