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7/R
邮发代号: 4-2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6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
小肠腔内超声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初步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小肠腔内超声(ISIU)检查对小肠疾病诊断的价值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5年2月间11例因不明原因慢性腹泻、隐性出血及腹痛怀疑小肠疾病的患者行双气囊小肠镜(DBE)检查,发现局部病灶或病变肠段后,经DBE活检孔道插入特制超声小探头进行ISIU探查,取得正常肠壁以及局部病灶或病变肠段ISIU影像图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DBE发现阳性病灶并行ISIU检查9例,......
作者:诸琦;李颉;钟捷;赵晓莹;王晓瑾;谭继宏;袁耀宗;吴云林;江石湖 刊期: 2006- 04
-
十二指肠球部多发隆起病变与幽门螺杆菌和胃上皮化生的关系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球部多发隆起病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上皮化生等组织学异常关系.方法连续调查86例经胃镜检查证实十二指肠球部多发隆起病变患者,并以40例球部基本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病变组Hp阳性患者接受三联根除治疗(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250mg、甲硝唑400mg,每天2次),疗程7d,停药后随访6个月后复查胃镜;病变组Hp阴性者接受奥美拉唑20mg,每天1次治疗,疗程4~6个月,......
作者:李晓波;戈之铮;陈晓宇;施尧;刘文忠;萧树东 刊期: 2006- 04
-
幽门螺杆菌感染时放大内镜下的胃黏膜改变
目的观察放大内镜直视下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的胃黏膜微细形态变化.方法使用手动变焦电子放大内镜(OlympusGIFQ-240Z),对190例有不同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体集合静脉和胃窦小凹形态进行放大观察,并在所观察部位活检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检测,以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放大内镜下胃体下段集合静脉分为规则型(R)、不规则型(Ⅰ)、消失型(D)三型,Hp感染率分别为6.......
作者:王瑶;毕春山;邸霞;刘宾 刊期: 2006- 04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环氧合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评估幽门螺杆菌(Hp)急、慢性感染对小鼠胃黏膜环氧合酶(COX)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共40只,分为阴性对照组(10只)予0.4ml生理盐水灌喂,急性感染组(10只)予0.4mlHp菌液灌喂,共5d,该两组小鼠在后一次灌喂后2周处死;另20只小鼠予0.4mlHp菌液灌喂,共5d,在后一次灌喂2个月后将小鼠均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克拉霉素按每天13.5mg/kg分2次灌喂,连续7d(......
作者:刘懿;林苏;邱冬妮;孙旭;黄剑平;钟良;孙大裕 刊期: 2006- 04
-
广东省社区人群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探讨广东省社区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情况.方法自2003年5月至9月,采用整群和分层抽样方法,在广东省内随机选取广州市(较发达城市)、惠州市(中等发达城市)和惠阳县新圩镇(农村地区)作为调查地区,采用中文版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进行调查.调查方式均为面访式.调查资料均输入电脑并建立数据库,用SPSS10.0软件行卡方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实际共调查333......
作者:熊理守;陈旻湖;陈惠新;许岸高;贺龙君;胡品津 刊期: 2006- 04
-
肝静脉闭塞病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目的通过对肝静脉闭塞病(HVOD)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研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骨髓移植和服用土三七所致12例HVOD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骨髓移植所致HVOD常表现为急性起病,且病情较重;而土三七所致HVOD除急性起病外,也可以表现为亚急性、慢性起病,且病情轻重不一,可能与土三七的剂量和疗程以及个体差异相关.抗凝疗法治疗急性和亚急性HVOD疗效优于慢性HVOD.两者所致HVOD的病理均......
作者:陈毅鹏;李君;柴菊爱;季峰;陈春晓;郑伟燕;厉有名 刊期: 2006- 04
-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基因的过表达与胃癌细胞增殖有关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及组织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TK15)mRNA和蛋白质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胃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分别检测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胃癌细胞株SUN-16、KATOⅢ、MKN45、AGS、N87及60份新鲜切除的胃癌组织中STK15基因mRNA及蛋白质表达.RNA干扰技术(RNAi)抑制MKN45、AGS、N87细胞株STK15......
作者:兰斌;陈雪华;刘炳亚;瞿颖;蔡劬;戴起宝;张健;陈绍勤;朱正纲 刊期: 2006- 04
-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胰腺星状细胞炎性活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胰星状细胞(PSC)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lectrophoreticmobilityshiftassay,EMSA)检测细胞NF-κB的DNA结合活性,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NF-κB抑制蛋白(IκBs)降解.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和蛋白表达分别采用Northern印迹和ELISA方法检测.结果......
作者:鲁临;李兆申;许国铭;邹多武;屠振兴;龚燕芳;贾一韬 刊期: 2006- 04
-
内镜下治疗胃肠道巨大脂肪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胃肠道巨大脂肪瘤(瘤体直径>3.0c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近10年在我院经内镜下切除15例有症状的胃肠道巨大脂肪瘤患者,5例亚蒂型(基底直径<2.0cm)中2例经由息肉切除术切除,3例采用多步切除术切除;10例为广基型(基底部直径>2.0cm),经由次全切除术切除.结果内镜下成功切除15例胃肠道巨大脂肪瘤(经组织病理学确诊),无穿孔和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内镜检查随访1~8年无复......
作者:于红刚;曹俊;于皆平;罗和生 刊期: 2006- 04
-
全结肠型与远端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和内镜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全结肠型(PUC)和远端型溃疡性结肠炎(DUC)的临床病理和内镜特点及其区别.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PUC52例和DUC97例的临床病理和内镜资料.结果PUC的血便明显者(90.38%)较DUC(71.13%)多(P<0.05),每日血便次数(6.86±4.52)亦较DUC(4.00±2.52)多(P<0.01),临床活动指数(AI)(201.03±35.73)明显高于DUC(157......
作者:钟英强;黄花荣;朱兆华;幸连春 刊期: 2006- 04
动态资讯
- 1 胃上皮内瘤变癌变过程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 2 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多态性对雷贝拉唑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
- 3 内镜超声检查术对胃肠道类癌的诊治价值初探
- 4 脾内移植基因修饰鼠胎肝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 5 英夫利西治疗克罗恩病的推荐方案(2011年)
- 6 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精简版(2014年,北京)
- 7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消化系统临床表现157例分析
- 8 窄波成像技术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9 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不会引起胃食管反流
- 10 Bmi-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11 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研究
- 12 上海地区幽门螺杆菌菌株cag致病岛基因cagA、cagE、cagT检出率及临床意义
- 13 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癌
- 14 维拉帕米对多药耐药胃癌细胞耐药逆转作用的研究
- 15 计算机断层成像仿真结肠镜在结肠梗阻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 16 肠道菌群失调诊断治疗建议
-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4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及评价
- 18 腹胀、腹痛、肠梗阻
- 19 胃结核致上消化道出血一例
- 20 脂多糖时间依从性肝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