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承办。本刊是消化专业学术期刊,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以广大消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兼顾腹部外科、消化内镜、放射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业,及时报道消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消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消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消化科专业的临床医师有指导作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4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367/R

邮发代号: 4-29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360.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消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消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432
  • 国内刊号:31-1367/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华消化杂志2014年第4期文章
  • 粪便菌群移植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

    IBD是病因尚不明确的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遗传、饮食、肠道共生菌、黏膜屏障功能、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等因素均与其发病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1].胃肠道是人体大的细菌聚集地,有数量超过1×1014的细菌,是人体全身细胞数的10倍[2].有研究提示IBD患者的微生物菌群和健康者存在差异[3],但目前尚未发现确切的致病菌种.临床上通过使用益生菌和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进而改善疾病的严重程度,这已成为IBD......

    作者:戴张晗;郑青;冉志华 刊期: 2014- 04

  • 我国炎症性肠病的处理和西方国家一样吗?

    近20多年来,西方国家IBD方面的研究高潮迭起、形势喜人、硕果累累,无论是UC还是CD的治疗都取得了划时代的进展;而我国IBD确诊病例迅速增多、临床问题纷繁复杂、处理棘手,对临床医师形成了严峻挑战[1].尽管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处理上有了较大进展,但仍不尽如人意.由此,引起对中国和西方IBD处理异同的关注,冀能汲取经验教训、洋为中用,提高IBD处理水平.......

    作者:欧阳钦;彭清海 刊期: 2014- 04

  • 腹胀、胰腺肿大

    病历摘要患者男,68岁,因腹胀、黄疸2个月于2011年3月8日入院.2个月前起患者出现餐后上腹胀,伴乏力,逐渐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呈浓茶色,粪便呈白陶土色,伴瘙痒、纳差、乏力.无明显腹痛.2个月来体质量下降5kg.否认慢性肝病史.否认酗酒及特殊用药史.外院肝功能检查示:ALT223U/L,TBil124.2μmol/L,DBil101.7μmol/L.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9次/m......

    作者:冯云路;吴东;杨爱明;李景南;钱家鸣 刊期: 2014- 04

  • 我国炎症性肠病研究进展和挑战

    IBD包括CD和UC,是发生在消化道的慢性复发性炎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持续的肠道感染、肠黏膜组织内免疫调节紊乱,肠黏膜屏障受损,环境和基因易感等因素有关.IBD患者常出现慢性腹泻、腹痛、营养不良、体质量下降、肠道狭窄、腹腔内脓肿和瘘管形成等,伴有不同程度的肠外表现,甚至癌变,许多患者因内科治疗失败需要手术.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辅助检查和新治疗手段的实施,我国IBD领......

    作者:刘占举;冯百岁 刊期: 2014- 04

  •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转归

    目的了解重度U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情况,糖皮质激素(GCS)抵抗的重度UC患者的药物拯救治疗效果,以及GCS难治性重度UC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106例重度UC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内镜、影像学资料和治疗用药情况,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评价其临床疗效和Mayo评分的内镜下表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GCS难治性重度UC的高危因素.结果106例重......

    作者:詹翔;胡乃中;韩玮;刘晓昌 刊期: 2014- 04

  • 计算机断层扫描肠道成像与小肠镜对小肠克罗恩病检出的一致性

    目的以气囊辅助式小肠镜(BAE)检查为参考标准,评估CT肠道成像对小肠C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CD患者的CT肠道成像和BAE检查资料.将CD患者的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近段回肠和末段回肠4段.以BAE检查结果为参考标准,分析CT肠道成像各征象(肠壁增厚、黏膜强化、梳状征和肠外表现等)对小肠CD检出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共纳入182段小肠肠段,其中十二指肠14段,空肠17段,近段回肠7......

    作者:徐安涛;冯琦;戴张晗;沈骏;童锦禄;乔宇琪;郑青;许建荣;冉志华 刊期: 2014- 04

  • 小肠克罗恩病62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小肠CD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行结肠镜及全消化道钡餐、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CT小肠成像术等检查的138例确诊CD患者,根据CD蒙特利尔分型标准,对患者诊断年龄、病变部位及疾病行为进行分型,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及复发情况.通过与回结肠型、结肠型CD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重点分析单纯小肠CD的临床特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

    作者:姚雪洁;欧阳春晖;吴小平 刊期: 2014- 04

  • 首次就诊炎症性肠病患者临床表型及诊断分析

    IBD是一种涉及遗传、环境及免疫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反应性疾病,主要包括UC和CD.初诊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医师在患者发病初期采取的治疗措施是否有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首次就诊(以下简称首诊),并随访1年以上现已确诊的IBD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研究首诊IBD的临床表型,以期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王格;王晓兵;王静晖;王伟;赵俊章;许淑芳;夏冰 刊期: 2014- 04

  • 溃疡性结肠炎并发严重溃疡型坏疽性脓皮病四例临床分析

    坏疽性脓皮病(pyedermagangrenosum,PG)是IBD的严重肠外并发症,1.5%~5.0%的IBD(主要是UC)患者合并PG.其皮肤损害在临床上分为4种类型:经典溃疡型、脓疱型、大疱(表浅)型和增殖型[1],其中溃疡型常见,也严重.由于重度溃疡型PG的溃疡面积巨大、容易继发感染和水电解质紊乱,应受到临床医师足够重视,只有正确认识到原发病与继发病的关系,才能减少PG的误诊误治,取得临床......

    作者:谢智钦;李弘夏;许嘉璐;杜立阳 刊期: 2014- 04